私立大學職員薪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私立大學職員薪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小原聖譽寫的 凡人創業:不靠爸成功賺滿人生幾桶金 和藤田孝典的 貧困世代:低收入、長工時、無殼蝸牛、無法結婚生子……大人無法理解年輕人的窮忙並非不努力,而是社會制度所逼!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長庚大學教職員工敘薪辦法也說明:第四條 本校職員,以依學歷為核敘依據,其敘薪標準如附表三;於行政機關及公私立學校與現職職務等級相當且服務成績優良之年資,得每滿一年提敘一級,但受本職最高年功薪之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灣東販 和高寶所出版 。

中央警察大學 外事警察研究所 劉進福所指導 李佳萱的 論日本外籍照護移工之政策-與我國外籍家庭看護工政策之比較 (2019),提出私立大學職員薪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全球照顧鏈、外籍家庭看護工、客工。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洪福財所指導 方雅欣的 那些流浪的日子—國中代理教師角色壓力覺知及其調適之個案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代理教師、角色壓力、角色壓力調適的重點而找出了 私立大學職員薪水的解答。

最後網站【大學快報第317期】教師節,老師您「薪」苦了:半數私立 ...則補充:但薪資待遇至少應該要跟上物價漲幅,才能維持生活水準。否則,不合理的大專教師薪資不但不利招募人才,也可能迫使人才外流,最後也將犧牲我國高等教育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私立大學職員薪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凡人創業:不靠爸成功賺滿人生幾桶金

為了解決私立大學職員薪水的問題,作者小原聖譽 這樣論述:

凡人有凡人創業作戰方式,完全不用靠爸就能成功創業! 與其暗自抱怨公司或上司,不如選擇可以自己作主的人生。 本書徹底將「創業」因數分解,讓讀者徹底掌握凡人也能成功的方法!   你是一個有工作能力而且曾想過要創業的普通上班族嗎?同樣身為凡人的作者,在他35歲的時候創立了公司,書中作者將揭露即使是普通的上班族也能穩健踏實地創業的方法。   相信大部分的人在立志要創業的時候,都是沒有知名度、孤身一人打拼的弱者,而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其所闡述的不是虛無飄渺的「概念」,而是以這種弱者的立場為出發點,詳細記載了「實際創業時需要注意的事項」,讓有志要創業的凡人,可以循序漸進、一步一步踏上成功創業的康莊大道。

本書特色   普通人都辦得到的凡人創業法,不藏私大公開!   實現「創業民主化」,讓自己擁有光明的未來!   「凡人創業成功案例分享」+「淺顯易懂的文字內容說明」+「重點式圖表整理」   作者簡介 小原聖譽(Masashige Obara)   創業家‧天使投資者,StartPoint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董事。   1977年出生。1998年就讀大學期間,因參加實習而有機會近距離觀察新創企業的經營,繼而萌生「日後自己也要創業」的念頭。2013年,成立AppBroadCast股份有限公司,實現15年前立下的創業志向。此外,也在ABC公司依據自創的架構,推展智慧型手機遊戲的行銷支援事業。

經營事業向來秉持「自己為凡人」的心態,創立的自有媒體才推出2年,下載次數就超過400萬次。2016年,將成立3年的公司出售給大型電信公司集團。目前憑著自身的創業經驗,投入IT創業的支援與投資活動。   前言……001 第1章 為什麼凡人創得了業? 〈凡人創業驅動法.心態篇〉……015 跟上時代潮流比擁有技能更重要 只要走在時代尖端,「客戶服務窗口」也能用來推銷產品 選擇不花錢的產業 在不會落敗的領域努力成為先驅者 事先告知目前的老闆自己要創業 看準可以發揮自身經驗的時機 要在辭職之前先做好創業的準備 為了降低失敗風險而束縛自己 建立樂於「勤奮耕耘」的機制 找出可以發揮自身

能力的領域 成為大企業的集團子公司後才明白的事 看準勤奮耕耘的方向 就算沒有公司也能夠活下去 先做應該不會輸的事,而非喜歡的事 找出適合凡人的奮鬥方法並付諸行動 第2章 凡人創業的難度變低了! 〈凡人創業驅動法.策略篇〉……046 日本的經濟力正在下滑 用新事業創造一塊新餅 今後需要的是「能夠創造事業的人才」 創投公司想要投資 認為「創業才有光明未來」的東大生變多了 調度資金不再困難後應注意的事項 獲得創投公司的投資時應注意的事項 頭三年可把接受創投公司的投資當作督促自己奮鬥的機制 大量投資就能大幅成長的IT事業 朝著與大企業進行業務合作這個目標創業也是可行的 只要重新盤點自己做過的事就能找

出武器 第3章 有意創業的人應該這麼做 〈凡人創業驅動法.技能篇〉……081 凡人需要「執行到底的機制」 把Facebook當成「辦公室」 提出業界的問題與解決方案來創業 技能00 跟目前的老闆商量創業的事 技能01 避免競爭 技能02 做能夠每天執行的小事 技能03 設置不得不每天執行的養成機制 技能04 舉辦免費講座,逼自己必須製作資料 技能05 不相信自己,重視傾聽 技能06 提出無人能否定的正論營造先驅感 技能07 因為沒錢,只能花心思請人幫忙宣傳 技能08 自己的機會不多,要認真提案 技能09 先確定錢的用途再調度資金 技能10 讓員工出名,名氣越大越不需要推銷 技能11 就算是小

眾也無妨,徹底打造可稱霸第一的領域。只要該領域成長,身為龍頭的自己就能獲得最大的成長 運用凡人創業驅動法,公司會有什麼樣的成長? 創業過程中的失敗 任何產業都可應用的「凡人創業驅動法」 第4章 凡人創業的夥伴 四人四種「凡人的奮鬥方法」……147 Case1 先登記公司再決定事業 渡雄太(wib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董事) 「不背叛現在的夥伴,發布資訊,以及遇見好夥伴」 從貿易公司跳槽到新創公司,最後踏上創業之路 圓滿離職能帶來下一個機會 充分運用社群網站發布資訊 考慮創業的人應下定決心 創業家需要他人的支援 小原的評論 Case 2 結合人力派遣與機器人流程自動化 藤澤專之介(Peacefu

l Morning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董事) 「凡人創業並非『勝者的創業法』,而是『弱者的創業法』。」 從大型製造公司跳槽到極小新創公司,之後又進入大型派遣公司 在公司裡跟創業家交談之後燃起了創業的念頭 一開始先讓辦得到的事接近想做的事 驚訝於凡人創業驅動法的效果 有興趣創業的人,不妨運用「弱者的創業法」踏出第一步 小原的評論 Case 3 從派遣櫃檯接待員蛻變為提供櫃檯接待系統服務的創業家 橋本真里子(Delighted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董事兼總經理 執行長) 「投資家投資的是『人』,而不是事業的點子或獲利能力。」 發揮充滿熱情的經歷 「既然沒人要做,只好由我來做了」的使命感 傾聽創業家的意見獲

得贊同感 重視與珍惜離職前的人際關係 創業並非專屬於特別之人的事 創業之後考驗的是「器量」 無論是男是女,都想助他們更上一層樓 小原的評論 Case 4 前信用卡公司員工發起嶄新的保證事業 小山裕(Gardia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董事兼總經理 執行長) 「只要有一點點想要努力的念頭,就先試著展開行動吧!」 想幫助店家減輕盜刷造成的負擔 遇見「凡人創業家」 以自己辦得到的事為武器成立公司 成為「風險守護者」,解決公司與店家的「臨時取消」困擾 以自己的經驗結合社會的需求 縱使為凡人,只要以失敗為養分,而且不忘感謝周遭,就能闖出一片天 如果對創業有興趣,不管怎樣先行動再說 小原的評論 第5章 如果你

打算創業的話……201 試著想像成為創業家的自己 能夠避免創業失敗的智慧型手機IT時代 「智慧型手機×某某東西」是事業的提示 就連史蒂夫.賈伯斯都相信未來是由過去所創造 創業評估表 後記……220   前言 聽到「凡人創業」這四個字時,你想到了什麼呢?   「『凡人』與『創業』?『凡人』去『創業』嗎?」   「怎麼可能啊?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的確,一說到「創業家」,大家也許會想到在東大、早大或哈佛商學院取得MBA學位的「能人」或「天才」(我以前就是這麼認為的)。 話說回來,「凡人」到底是指什麼樣的人呢?(這裡就採取凡人的做法,翻開《岩波國語辭典》查詢一下。)   凡人【ㄈ

ㄢˊㄖㄣˊ】 沒什麼出眾之處的人;普通人;或指無趣的人。   ……這解釋真是直接了當,毫不客氣。順帶一問,以下的特徵各位符合幾項呢?   ‧課題或提交物拖到期限將至才動手(例如:暑假作業拖到最後兩天才開始寫)   ‧只有三分鐘熱度   ‧難以抗拒誘惑(例如:儘管覺得對健康不好,飲酒聚會後仍要來碗拉麵做收尾)   ‧在報告會或會議上不懂得即興發言   ‧跟大人物講話會緊張   ‧不擅長小組協作(不喜歡跟人競爭誰比較聰明的氛圍)   ‧無法向人提出好問題(缺乏知識處理能力)   ‧看到出現在媒體上的創業家會欽佩地認為「他們都是天才」   ‧有點愛操心,很擔心風險   ‧逢人就說「總有一天要創業

」   這幾點都是一般人對凡人的印象吧?上述的特徵我全都符合。   舉例來說,我並非就讀東大、京大或一流的私立大學,而是畢業於「日東駒專」中非常普通的東洋大學。(譯註:日東駒專是指日本大學、東洋大學、駒澤大學、專修大學,這四所位在東京都內的私立大學。)   求學時代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很厲害、很優秀,搭電車時我都會看《新聞週刊(Newsweek)》(當然是看日文版)與《日經新聞》。不過就算看了,我也沒從中吸收到知識,完全只是裝個樣子而已。講白一點就是追求「凡人的虛榮」。   除此之外,就讀經濟學院這種平凡學院的我居然還留級。留級的原因則是太熱中於打工,打工的地方同樣是隨處可見、大家都聽過的

某知名速食店。   而且,雖說「熱中打工」,其實我完全沒有想成為正職員工或店長這類遠大的抱負,並且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耕耘,純粹只是因為跟同事相處很快樂罷了。   留級後我開始找工作,可是非一流大學出身的平凡大學生該如何鹹魚翻身呢――   一般人應該會考慮到薪水不錯的大企業工作,但以我就讀的大學來看是沒指望的。如果能進入大企業集團的孫公司就該謝天謝地了。   雪上加霜的是,當時日本正值就業冰河期。在那個時代,就連大企業都吹起裁員風暴,若是到中小企業工作的話風險更大……正當我為此煩惱時,有位打算創業的人士向我提出了邀約。   當時,我半帶興趣地加入了有關創業的社團,某天一位社團成員表示:

「我要創業,正在招募實習生。」前去了解詳情後,我覺得工作內容很有意思,最後便決定過去幫忙,成了那家新創公司的員工。這是我大學三年級發生的事。   詳細情形容我留到第一章再說明,總之我在那裡累積了各式各樣的經驗,十五年後,三十五歲的我才終於踏上創業之路。   嘗試創業後,我才明白「凡人有凡人的創業方法與奮鬥方法」。創業期間我都在暗中摸索,因此沒有餘力去想這種事。不過,賣掉創立的公司後,如今回顧這段過程,我發現凡人的創業是可以體系化的。這套體系即是本書要介紹的「凡人創業驅動法」。   凡人並非「什麼都不會的人」,而是自認不怎麼優秀的謙虛之人。   我認為,「無知之知」對創業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因素。如此想來,前述的凡人特徵,反而可以轉變為凡人的奮鬥方法。下表是我整理出來的凡人的奮鬥方法。   如何?各位難道不覺得,只要有身為凡人的自覺,對自己反而比較有利嗎?如果認為自己很優秀,往往就會固執己見一意孤行,或是只顧著追求想做的事而失敗(這樣的創業家實在不少)。   只要貫徹執行凡人的奮鬥方法,就能像下圖一樣蛻變為創業家。   我將在本書中,具體說明這種「凡人為了凡人設計的凡人創業」。   拿起這本書的讀者,應該都是正在考慮創業的人士,要不然至少也是對創業有興趣的人。只要看了我這個「創業成功」的凡人的經驗談,相信你會認為「既然小原都辦得到了,自己應該也辦得到吧」。   倘若本書

能幫助對創業有興趣的諸位讀者踏出「第一步」,這將是我的榮幸。   二○一九年一月 小原聖譽 跟上時代潮流比擁有技能更重要如同「前言」所述,我從學生時代就以實習生的身分,在創業老闆的身邊幫忙。那是一家開發電腦軟體的新創公司。老闆是負責研發軟體的程式設計師,他創立的這家公司則專門規劃、開發、販售電腦用的行事曆軟體。我在大學三年級那年受僱為實習生。我的工作是向出版社推銷老闆開發的軟體,請他們將試用版軟體放進電腦雜誌的附錄光碟裡。不過,畢竟這是名不見經傳的公司所推出的無名軟體,我三番五次吃閉門羹,第一年的業績幾乎掛零。二○○一年,公司成立第二年,亦是我大學畢業的那一年,NTT docomo繼i-mo

de之後發表了i-appli。於是,我們公司不再開發行事曆軟體,轉而把心思放在i-appli上,著手開發手機應用程式的搜尋網站。我們抱著「這次再失敗就只好把公司收起來了」的決心放手一搏,結果出版社對這項服務相當感興趣。當時,原先的i-mode(應用程式登場前的手機瀏覽器)沒辦法玩遊戲,不過二○○一年docomo推出第二代手機「503i系列」後,手機終於能玩俄羅斯方塊這類任天堂紅白機等級的遊戲了。之前開發的電腦版行事曆軟體沒有一家出版社感興趣,反觀這項手機應用程式搜尋服務卻大受好評,甚至有出版社主動洽詢。以商業用語來說,我們無非是受惠於「先驅者優勢」。手機在當時是一個急速擴大的市場,包括換新機在

內,docomo Shop、au Shop、SoftBank Shop(當時稱為J-PHONE Shop)等商店每年一定能賣出五千萬臺左右。二○○一年推出的可使用應用程式的機種,其簽約數到了二○○七年應該成長至一億臺左右。在電信基礎設施這般擴大發展的時候,只要趁早推出這方面的服務,無論服務本身好不好、不管你有沒有技能,都能一帆風順、無往不利。當時我深刻體認到,「跟上時代要比製作想做的東西更加重要」,以及「不需要做出最好的東西,只要率先進軍成長市場就能成功」。日後我自己創業時,這段經驗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只要走在時代尖端,「客戶服務窗口」也能用來推銷產品登上雜誌之類的媒體,讓人覺得我們公司是「搜

尋手機應用程式」這個領域的先驅者後,業務銷售活動突然就變得輕鬆容易許多。例如,我曾聯絡當時提供行事曆、新聞、電子信箱等服務的Infoseek(現在的樂天),向他們表明:「我們是提供應用程式搜尋服務的公司,目前已有這麼多的雜誌介紹我們的服務。」

私立大學職員薪水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立法委員林佳龍今天在司法法制委員會質詢銓敘部長張哲琛,林佳龍指出,私立學校領雙薪的問題,更是必須要面對的議題,林佳龍表示,黃榮村辭職及全教總理事長劉欽旭絕食事件,正是因為銓敘部沒有負起該負之責任,林佳龍呼籲銓敘部及教育部,能支持他提出的「公務人員退休法第二十三條條文修正草案」,解決部分私校教職員雙薪問題!

林佳龍補充說明,提案的內容明載,若公務人員退休後再任私立學校職務,每月平均報酬超過其退休前所得一半以上時,應暫停其月退休金(一次退休金之總領取金額為月退休金之一半以下,茲不列入停發),待離職後月退休金再次計算。

林佳龍表示,教育部原本修法,未來退休教育人員轉任私校,月退俸和私校薪水只能二擇一,後來教育部版本的「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撫卹條例草案」,調整為轉任私校可支領4成的月退俸,林佳龍指出,這樣的邏輯是有問題的,因為依照原先的公務人員退休法第二十三條,就已經規定了,公務人員退休後至政府捐助達20%的財團法人任職,月退俸本來就不能領取,私立學校應該要比照辦理。

林佳龍說明,針對公務人員退休後若再任接受政府補助之私立學校職務,卻能領雙薪的問題,已提出「公務人員退休法第二十三條條文修正草案」,他說明,之所提此修正草案的原因,除了因為朝野都在檢討年金制度時,部分私立教職員領雙薪的問題勢必要面對外,很多碩博士生畢業後很難進入大學任教,但全國卻有諸多公務人員轉任私校教職員,嚴重排擠了年輕人爭取教職的機會。

另外,私立學校接受學費等政府補助,動輒達全校經費之百分之二十或數千萬元以上,與政府捐助的財團法人有類似之處,而與一般私人企業不同。公務人員退休後轉任私校專職,不僅排擠青年儲備教師工作機會,不利青年發展,且月退休金是為了保障公務人員退休後之生活,在私立學校再任專職或高薪工作之退休人員,並無同時領取月退休金之必要,再者,公務人員退休前之業務如與私立學校相關,退休後再被私立學校借重,則更有利益衝突之疑慮。

論日本外籍照護移工之政策-與我國外籍家庭看護工政策之比較

為了解決私立大學職員薪水的問題,作者李佳萱 這樣論述:

由於人口平均壽命的延長、家庭結構的改變,以及女性正式參與勞動市場人口的比例增加,使得許多先進國家開始導入跨國女性照顧工作者,以解決家中照顧需求的問題。而這種「全球照顧鏈」的現象,在強調孝道文化的亞洲國家特別明顯,許多成年子女會僱用外籍照護移工來擔任孝親實作的代理人,或將家中長輩送往長照機構接受完善的照顧及陪伴。 首先,本文以日本的外籍照護移工制度,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介紹四種引進制度的歷史脈絡、內涵,以及優缺點。其次,探討我國外籍照護移工的引進背景及政策內涵,並聚焦於人數最多的外籍家庭看護工。最後,將日本與我國的外籍照護移工制度,作多面向的比較及分析,並提出研究發現

及建議。 筆者從研究中發現,日本將外籍照護移工視為重要的照護人力資本,不但提供語言及照護訓練、讓他們享有與日本國民相同的勞動保障,還提供他們可以取得永久居留及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反觀我國的外籍家庭看護工制度,則是採取「客工」模式,不但欠缺語言及照護訓練、將他們排除在《勞動基準法》的保障之外,還剝奪他們可以取得永久居留及與家人團聚的機會。也由於我國外籍家庭看護工的工作場域是在私人家戶中,相較於日本的外籍照護移工,更容易受到剝削及濫用。 因此,本文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可以參考日本外籍照護移工制度的優點,作為我國政策改進的方針,以提升我國外籍家庭看護工的勞動權益及保障,同時提高照

護工作的品質。

貧困世代:低收入、長工時、無殼蝸牛、無法結婚生子……大人無法理解年輕人的窮忙並非不努力,而是社會制度所逼!

為了解決私立大學職員薪水的問題,作者藤田孝典 這樣論述:

3600萬日本年輕人的困境,即將成為臺灣社會的最大問題! 《下流老人》作者、第一線社會工作者藤田孝典, 以親身接觸並協助的真實案例,揭開貧困世代身處的嚴酷困境。 《商業周刊》第1517期書摘報導     貧困世代是由主要勞動年齡層的年輕人所組成,並注定一生貧困的世代。若是沒有社會或家庭協助,他們就只能被迫接受貧困,不得翻身。   本書以作者在第一線所接觸的真實案例,揭露貧困世代所面臨的悲慘現況。你能想像總財產只剩13日圓的21歲男性,為了找工作竟然餐風露宿地步行了85公里嗎?或者是3年以來,每天的餐費就只有260日圓的生活嗎?除此之外,也有在黑心企業工作,每天凌晨4點才能下班,月加班超

過200小時,卻沒有補休或加班費,最後罹患憂鬱症無法工作的年輕男性;夢想獨立生活的新鮮人即便每天努力工作,最後還是租不起房子,只能住在只有一.五坪大的非法租屋裡頭……這些都不是特殊案例,而是作者在日本NPO社會扶助機構的每日見聞。在某方面來說,貧困世代的未來,將比現在的下流老人更為悲慘!   貧困世代為何陷入困境?   大人們對年輕人的五大偏見:只要工作就能獲得收入、年輕人都有家人幫忙、年輕人都健康且充滿活力、「以前還要更辛苦」的時代錯誤概念、「趁年輕時多努力,辛苦只是一時」的過時想法,緊緊壓迫年輕世代。   臺灣申請學貸人數逼近百萬,其中3.3萬人申請緩繳。勞動環境的惡化讓年輕人無法以

一己之力扭轉困境,原本為了拓展未來的高等教育反而成了束縛。   政府、社福制度也認為年輕人不需要支援,讓他們陷入了孤立無援的絕境。   低薪、長工時的窮忙情況讓年輕人不敢冒風險離開老家獨立生活,對未來的不安更讓他們無力結婚生子。   雇用制度的激烈變化、過時的社會福利政策、社會構造的扭曲、勞工價值大幅降低……這些交錯的社會現象正代表了年輕人的困境。   你是貧困世代嗎?   還沒畢業即因就學貸款而負債   時常免費加班,無論多認真工作還是窮忙   有錢不敢花,為了老年生活只能一味儲蓄   覺得未來無望,只能追求小確幸   薪水無法負擔房租及房貸,無法脫離老家獨立生活   無法想像自己的

將來,沒時間也沒力氣思考長期目標及職涯規劃   若是不改變社會構造,貧困世代絕無法獲救   貧困世代是政策及社會體系在特意之下創造出來的結果。社會上每個人都需要了解年輕人所處的狀況究竟有多麼惡劣,並採取改善的行動。若能讓社會了解年輕人的痛苦,也能夠跟著改變社會構造或制度政策。   改變社會構造的提案:新工會的參與及工會活動的復權、導入獎學金制度與提高富裕層的課稅、連結兒童貧困對策、導入房租補助制度與充實住宅政策…… 專業推薦   方孝鼎、林柏儀、苗博雅、孫友聯、張烽益、彭懷真、   黃益中、邱俊榮、詹仁雄、詹宏志、詹益鑑   各界人士專業推薦   繼《下流老人》後《貧困世代》再次證

明:青年的不幸,是社會問題,不是個人問題!這就是有權有勢者不願承認、主流媒體鮮少關注的真相!──苗博雅(社會民主黨全國委員)   新世代的貧困,並非是個人能力問題或經濟環境必然,而是資本與政府共謀剝削壓榨的結果。《貧困世代》揭露了日本當代階級社會的現實,也醞釀著採取行動終結它的新世代。──林柏儀(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組織部主任)   當草莓族的罵名無情的加諸在年輕人身上,我們是不是該好好反省,社會是如何殘酷的關起年輕世代的希望之窗。──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   有錢人沒有理解窮人的憤怒,就是一個朝代的滅亡。貧困自終都是比較的問題,網路改變了一切,人類扮

演著上帝角色,力有未逮,不分國家,開啟了史上最大的貧困時代。──詹仁雄(製作人)   工業化時代已到尾聲、嬰兒潮世代屆退之際,如何創造新生代的學習、工作、居住選擇權,將是世界各國同樣面對的議題。日本現況不僅值得警惕,更讓我們深思產業轉型與社會工程的重要性。──詹益鑑(Fitmily體適家運動科技創辦人)   方孝鼎(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黃益中(台灣居住正義協會理事長)/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邱俊榮(台灣經研院副院長、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彭懷真(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詹宏志(作家) 作者簡介 藤田孝典   1982年生。NPO法人HOTTO P

LUS代表理事。聖學院大學人類福利學系客座副教授。反窮困網絡埼玉代表。黑心企業對策計畫共同代表。日本厚生勞動省社會保障審議會特別部會委員(2013年度)。著有《下流老人:即使月薪5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等書。 譯者簡介 賴芯葳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自由譯者。 前言 「貧困世代」究竟是哪一群人?/《下流老人》的讀者層/貧困世代猶如監獄囚犯/年輕人悲劇的誕生 第一章    被社會傷害的年輕人=弱者 在營養失調狀態下前來求救/案例一:全財產只剩十三日圓,在外流浪的伊藤先生(二十一歲男性)/案例二:接受生活保護的加藤小姐(三十四歲女性)/網路的無情批判/生活保護訴訟/案例三:因黑

心企業而罹患憂鬱症的富田先生(二十七歲男性)/迅速擊垮年輕人的雇用環境/案例四:居住在「非法租屋」的中野先生(二十四歲男性)/無法支付契約更新費……/充滿異臭的狹小空間/案例五:在夜間定時制高中上學的林同學(十七歲女性)/「好想快點滿十八歲,因為可以在酒店打工。」/從五個案例中了解的問題/「貧困世代」與「下流老人」/能存錢就算不錯了/生產與養育小孩簡直是「奢侈」 第二章    大人不了解的貧困悲劇 實在過於「痛苦」/社會工作的實況/關於年輕人的五大偏見1.只要工作就能獲得收入的神話(勞動萬能說)/大人們製造出年輕人的「困苦」/2.家人會幫忙的神話(家庭扶養說)/成為被家庭壓榨的對象/3.健康

且充滿活力的神話(青年健康說)/4.「以前還要更辛苦」這種時代錯誤的神話/出生就決定了命運/5.「趁年輕時多努力,辛苦只是一時」的神話(努力至上主義說)/無法全心投入的工作/認為年輕人不需要支援的政府/社會福利也認為不需援助年輕人/支援對策也應該伴隨著金錢補助對策/讓金錢補助不侷限於「特定的存在」/專欄一 給予「十八歲投票權」正面肯定! 第三章    無法學習的悲劇:黑心打工與獎學金問題 黑心打工的出現/「小心我殺了你」/三天都住在公司/權力關係的改變/即使是東大也一樣/為了脫離黑心打工/延遲償還獎學金者已超過了三十三萬人/惡化兒童貧困/學費高漲與國立、私立的差距/父母無法協助/日本無法栽培

年輕人/專欄二 為了奧運的人才培養與教育 第四章    無法居住的悲劇:貧困世代的住宅問題 缺乏討論的住宅政策/住宅是最重要的福利制度/在家庭中隱藏著貧困/「住宅政策提案、檢討委員會調查」所帶來的衝擊/四人中有一位曾當過遊民/監獄的誕生/過去日本優秀的住宅政策/住宅商品化/為了防止自殺及解決少子化問題/低房租住宅越多的國家,家庭組成率越高/專欄三 滑雪巴士車禍所浮現的社會問題:年輕人與高齡者的貧困交接點 第五章    若是不改變社會構造,貧困世代絕無法獲救 最要注重的就是評估!/親身接觸年輕人的重要性/了解社會構造及雇用環境的激烈變化/個別了解年輕人/不投資人才的少見國家/不投資人才的少見

國家/「有未來的年輕人」/就業輔導延續貧困/提案一:新工會的參與及工會活動的復權/ 「沉睡的獅子」/今後的工會/提案二:導入獎學金制度與提高富裕層的課稅/ 財源是「不取,才會沒有」/提案三:連結兒童貧困對策/提案四:導入房租補助制度與充實住宅政策,抑止貧窮/提案五:提倡貧困世代學習激進民主政治/結論:為了消除貧困世代/專欄四 不期待工會的年輕人與不知道工會的年輕人 結語/參考文獻 作者序   「貧困世代」究竟是哪一群人?   年輕人的生活環境正急速惡化中。   非正職員工的比例增加,黑心打工、黑心企業,延遲償還的獎學金 、國民年金及國民健康保險,與父母同居,高自殺率,少子化等,這些不

斷交錯的社會現象,正代表了他們目前所身處的困境。   歷史上應該不曾出現過在各方面將他們逼到如此境地的社會吧。支撐日本未來的年輕人們竟然無法過著理想的自由生活,只能痛苦地掙扎。   一九九○年泡沫經濟崩壞之後,經歷就業冰河期的年輕人曾被稱為「失落世代」(lost generation)。他們是受到景氣左右無法自行選擇未來,且失去日本舊有的雇用保障 ,因而受到社會注目的世代。但在這之後,不安定的勞資雇用環境更是不斷惡化。   現在的年輕人們並不像是失落世代那樣,只是陷入暫時難以就業或短期困苦狀態。他們因為雇用環境的激烈變化,陷入了一輩子貧困的困境。   年輕人若是沒有政策或環境的支援,就

越來越難脫離窮忙族(Working Poor)。   在此我想告訴各位,現在的年輕人並非僅面對暫時性的困苦,而是在那之後還必須持續面對生活各種困難及貧窮的世代。他們已經無法以一己之力扭轉困境,甚至還被日本社會強迫接受貧困,是日本史上難得一見,相當特別的世代。   於是我將他們這個世代稱呼為「貧困世代」(Poor Generation),並想於此書中探討年輕人的貧困現象。   貧困世代是「以主要勞動年齡層的年輕人為中心所形成,並注定一生貧困的世代」。大約是十多歲至三十多歲(十五至三十九歲),本書中所稱呼的「年輕人」正是這個世代的人,而其中也包含了我自己。   我們這些貧困世代受到社會制度

的壓迫,光憑一己之力實在難以得到理想的生活,只能拼命掙扎。若是沒有適切的社會支援,就會有越來越大量的人一輩子都無法擺脫貧窮。   從以前社會就不斷出現與年輕人相關的議論。而這本書的主題便是希望藉由再次定義這個世代的機會來將問題攤開在陽光下,並從各個角度了解他們的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下流老人》的讀者層   我於日本二○一五年出版了《下流老人 即使月薪五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如果出版)。於書中我將「過著及有可能過著相當於生活保護基準生活的高齡者」定義為下流老人,探討了高齡者的貧困現象。還受到二○一五年流行語大賞的提名,此社會問題更被認為是一種獨特觀點,直到現在都受到相當熱烈

的反響。   書中探討高齡者的貧困及階級差距,並順利讓社會大眾了解此種現象。但在我撰寫《下流老人》時,也再次確認了,那些未來將進入高齡期的年輕人其實正被迫過著比現在的高齡者還要痛苦的生活。我寫出這種話並非是為了要威脅,而是為了警惕大眾,提出那些今後很有可能會成為現實的「未來預測」。   其實有許多《下流老人》的讀者都反應:「我們老後應該會更悲慘吧。」、「現在的高齡者都這麼痛苦了,我們究竟該如何是好……」。《下流老人》的讀者之中,有相當多數都是現正工作的年輕世代。   現在的時代已經讓這些年輕世代在面對自己的生活或工作環境時,不禁對未來感到惶惶不安。他們會感到不安也是無可厚非,現在的社會讓

他們有如此想法也是理所當然的。反過來說,這個時代已經很難讓人不懷抱著不安生活了。   高度經濟成長期的日本在雇用職員上有著一定的空間,更有著某種制式的生活或工作方式。年輕人們,特別是男性正職員工只要維持一定的工作方式,就能享受一定的生活,過去也曾被稱為「總一億人中堅社會」。由於是年功序列的資金體系,只要在年輕時與上司一起努力打拚,在約五十歲時就能升到一定的職位。這也能說是確立了只要努力就會有回報的體制。   即使不用那麼辛苦,也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即使一輩子都當個普通員工,也能過著有一定水準的生活。在工作時,大部分人都會結婚,受到專職主婦或以兼職支持家計的女性、雙親、社區鄰居支持,過

著足以養育小孩的幸福生活。這不僅是受到普遍認知的「家庭模範」,實際上大多數的人也都過著類似的生活。   可是,這種「家庭模範」卻急遽崩壞了。   現在由於雇用環境的劇烈變化,年輕人們就算想要一輩子只當個普通員工也無法輕易如願,就連想一直當專職主婦也相當困難。實際上,非正職員工增加及黑心企業的崛起,更是大大地衝擊了社會。年輕人被迫參與企業的底層勞動,卻沒有年功序列制的薪水或令人安心的保障,最後只能身心受創地離開工作。無法繼續工作到六十歲退休的情況也不少見。   也就是說,無法普通地一路工作到退休。   即使長期雇用的工作機會減少了,被迫離職或是因故無法工作的年輕人卻被貼上「不努力」的標籤

,有些人甚至連生活都出現了問題。最可怕的是日本社會卻不願意幫助他們。   也就是說,若是社會構造或是勞動環境不改變,年輕人即使像以前的人一樣努力也得不到回報,相當容易就陷入窮困。他們已經成為了「社會弱勢」,於是我才會稱呼他們為「貧困世代」。   貧困世代猶如監獄囚犯   即使貧困世代已是社會弱勢,但針對貧困世代的救濟或援助方式卻還是相當匱乏。就社會福利來說,還是與過去一樣以高齡者、殘障、兒童、單親家庭為主。非正職員工或黑心企業的受害者,或是被勞動市場排除在外的人們根本沒有容身之處。   社會福利的匱乏不僅是相當顯著的現象,更產生了嶄新的社會問題。社會福利的相關工作者雖然也多少察覺了現代

年輕人的痛苦及困境,但是到現在還是不知道該如何協助他們。   比方說因憂鬱症而辭職離開黑心企業的年輕人。他因此繭居於家中,難以找到下一份工作,更將因此產生的壓力發洩在家人身上,最後甚至演變成家庭暴力。從新聞報導上也曾看到繭居族殺傷雙親的悲劇。   社工或行政人員收到申請,前往需要介護保險的高齡者家中訪問,卻發現年輕人不得不依靠家人生活的案例也不在少數。我自己便親身感受到,目前有越來越多年輕人若是失去了父母的年金或資源就難以生活。   我在本書中想提出的議題便是:「社會大眾對年輕人們的態度是否仍與高度經濟成長期時毫無二異?」   到了現在,社會大眾仍時常對年輕人說:「年輕就是要多吃苦」、

「年輕時候只要辛苦一點,之後就會輕鬆了」等像是經驗談般的訓斥或鼓勵。過去或許的確是如此,薪水不僅逐步上升,也會正常給予獎金,工作即使辛苦卻也會讓人願意繼續咬牙努力。或許對他們來說,傷害家人的繭居年輕人就等同於無可救藥的懶惰存在。   但是,用這種想法看待現代的年輕人真的好嗎?   就我看來,於現代日本社會體系中痛苦掙扎的年輕人們,就像是「無法從監獄逃脫的犯人」一般。不知不覺中,甚至是一出生就注定了「貧困」。他們受到創造出這困境的社會結構擺佈,讓人相當痛心。   社會體系在無聲無息中剝奪了他們的自由,強迫他們在狹小監獄中過著「受限的生活」。而且他們的監獄生活甚至無法接收如《規訓與懲罰-監獄

的誕生》(米歇爾•福柯,桂冠出版社)所描寫的訓練及教育。於困境中掙扎的囚犯即將面臨的便是「下流老人」的生活。   或許各位會認為我太危言聳聽,但現在已經到了必須多加了解他們所處的環境狀況,並開始積極討論該如何處理才好的時候了。   而在討論這個議題之時,並非只是以貧困世代的部份現況,而是要以綜合且複合式的觀點來了解他們。因此,本書並不只是從勞資雇用關係或社會學的觀點切入,更請居住、教育政策、社會福利等各方面的專家協助,針對過去偏狹的年輕者議題提出嶄新的觀點。   最重要的是,若是不立即協助這些年輕人們,他們將來將會成為「下流老人」,這也代表低年金、低所得狀態的高齡者將會大幅增加。毫無止境

似地不斷增長的社會保險費將會比現在更受到世人關注,或許還會成為攻擊對象。負擔社會保險費的工作族群減少的現象也將漸趨明顯,最後甚至可能出現讓社會相互支持的福利系統難以維持的結果。   若是本書能多少傳達貧困世代所處的部份狀況,並綜合地考察必須的政策,成功負擔起吸引社會大眾重視的使命,便是我最大的欣慰了。   年輕人悲劇的誕生   綜合以上,在第一章我首先想先舉出實例,讓各位了解年輕人目前所處的狀況。急速成為社會弱者的他們究竟有著什麼想法,居住在怎麼樣的生活環境之中,又為什麼會難以生活?首先,就請各位傾聽年輕人真實的聲音吧。   第二章則是以社會福利的觀點來探討黑心打工、黑心企業,長時間加

班,過勞死這些現象背後究竟有著什麼樣的背景。同時,我也整理出為何年輕人沒受能到社會援助,我們對年輕人的想法或觀點,以及常見的批評。提出世人對年輕人的五大偏見為何有誤,並再次強調年輕人所處的貧困狀況是「大人們無法了解的悲劇」。   第三章則是以「年輕人無法學習的悲劇」為主題,提出黑心打工及獎學金等問題。由於大學等高等教育的學費日漸高漲,年輕人逐漸開始猶豫是否要繼續接受教育。另外,日本主流的獎學金大多是會要求償還並收取利息的「貸款」,他們也難以負擔這份債務。有許多學生根本無法專心讀書,只能日夜拚命打工。由於家境貧困,在教育上也受到了不平等待遇,最後只能選擇低薪或不穩定的工作,造成了難以翻身的貧困

階級複製。   第四章為「年輕人難以居住的悲劇」。受到約聘或低薪等勞資關係折磨的年輕人由於難以負擔房租,無法獨立生活。也因此,無法搬離老家獨立的年輕人大幅增加,他們絕非想一直待在老家,更不想一直寄生在父母的庇蔭之下。而對於不想繭居的年輕人而言,沒有別的居住或生活方式得以選擇的「居住悲劇」正困擾著他們。   第五章則是綜合了前面所探討的各種悲劇,探討社會究竟該如何協助年輕人。不僅分析社會福利政策是如何無視年輕人的貧困狀態,並提出建言舉出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政策,或是需要以怎麼樣的觀點來協助他們。   本書所主張的要點正是以各種不同方向來探討至今從未被世人重視的「年輕人悲劇」。日本社會更應該

盡快建立幫助他們的各種手段。   每個年輕人都背負著一樣的悲劇,即使是現在尚未感受到這份困境的年輕人,也都處於隨時會踏入悲劇的狀態。每個人身邊都充滿了無數的陷阱,生活在不知不覺之中就會陷入窮困。要正視這一點的確相當可怕,更讓人不禁想逃避。但是現今已經發展到世人無法再視而不見,非得面對現實的地步了。   希望日本社會的嶄新問題「貧困世代的悲劇」,能比「下流老人」這個議題吸引更多人重視。 因黑心企業而罹患憂鬱症的富田先生(二十七歲男性) 富田先生(假名)的哥哥在高中畢業後就在名古屋附近開始工作,因為數年未見,現在富田先生也不知道哥哥的生活狀況。富田先生則在高中畢業後從老家山梨縣來到東京,開

始在東京都內的居酒屋工作。因為從年幼時期就非常喜歡美食與料理,將來打算從事與料理相關的工作。雙親都已經退休,依靠著務農與年金過活。 富田先生來到東京後居住在公司宿舍,於資深同事與上司的指導下,在廚房負責烹煮居酒屋料理的工作。這家公司在都內擁有多間分店,三年之中富田先生在和食居酒屋、義大利料理居酒屋、多國料理店等不同分店中轉調。 「無論被調到哪一間店,我都非常拚命地工作。從開始準備食材的中午左右就去上班,一直工作到隔天早上凌晨四點左右。一開始雖然覺得很辛苦,但習慣後也勉強過得去,因為很想被上司認可,一直以來都非常努力。」 由於居酒屋的客人大都是在傍晚左右才會前來光臨,主要營業時間都在晚上,而富田

先生等工作人員則是會一路忙到隔天凌晨。不只是工作到凌晨,有時甚至還會連續忙到隔天的晚上。要是到了每年年底的旺季,甚至有時還會被要求一週完全不得休息。 富田先生每天大約都在中午上班,在那之後就毫無休息時間,一直忙到凌晨四點過後才結束工作。回到家大約都是凌晨五點之後,每天都只能稍微瞇一下眼,就又到了上班時間。要是隔天準備食材需要較多時間,甚至也會直接住在店裡。 「店裡總是以最少人數……說穿了就是人手不足的狀態下運轉。雖然我是正職員工,但打工人員總是一下子就辭職,負擔就落到我與其他幾位同事身上,大部分的人都會撐不下去,幾年後就辭職了。雖然我現在回想起來會覺得這種工作誰做得下去,但那時候我卻連思考這種

事的心力都沒有。每天為了生活只能拚命工作…… 要是稍微抱怨一下,待遇也不可能因此變好,反而會被上司責罵:『要是受不了就辭職』、『還有很多人想要工作,能取代你的人多得很。』畢竟我住在公司宿舍,實在沒辦法辭職,老實說,要是沒錢根本也沒辦法生活。」

那些流浪的日子—國中代理教師角色壓力覺知及其調適之個案研究

為了解決私立大學職員薪水的問題,作者方雅欣 這樣論述:

本研究藉由對一位有逾十年代理教師經驗的教師「小君老師」進行訪談,探討其角色壓力與調適方式。為了解代理教師角色壓力來源、內容、影響及其遭遇壓力之調適情形,研究者在一年中訪談小君老師共十六次。深入訪談後,將所得資料研究分析,得到以下結論:一、 代理教師壓力來源有「職場壓力」、「親友壓力」和「自我壓力」三方面。二、 關於職場壓力﹙一﹚ 壓力內容有「任教學校的他人評價」、「自覺權益受到忽略」、「與正式教師間的權益落差」和「面對歧異難以堅持教育理念」。﹙二﹚ 造成的影響有「從抗拒轉為順從」、「自覺定位矮人一截」和「逐漸接受難改變的情況」。﹙三﹚ 壓力調適有「省思並消弭期望與現實的差距」、「

奉行『從做中學』及『垃圾桶哲學』」和「從工作成果重建自我價值」。三、 關於親友壓力﹙一﹚ 壓力內容有「準備考試和親人聚會造成時間與心理兩難」和「朋友關心造成心理壓力」。﹙二﹚ 造成的影響有「經常無法出席聚會而自責」和「和朋友從無話不談到有所顧忌」。﹙三﹚ 壓力調適有「盡可能出席重要聚會藉此感受親人關心」和「對自己不認同的意見選擇忽略」。四、 關於自我壓力﹙一﹚ 壓力內容有「逐年遞增的教甄難度使壓力加遽」、「屢次落榜造成自我價值的懷疑」和「年年參與教甄耽誤生涯進程」。﹙二﹚ 造成的影響有「逐漸懷疑自我生涯選擇」和「教甄態度從積極轉為消極」。﹙三﹚ 壓力調適有「找到職涯發展中的重要

他人」和「延長達成正式教師目標的期限」。本論文依據上述研究結論,對代理教師與師資生、學校教職員、代理教師親友和相關政策提出共十三點建議。關鍵字:代理教師、角色壓力、角色壓力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