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毛港遷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紅毛港遷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謝孟宓寫的 高雄市小港區大林蒲閩南話研究(附隨身碟) 和謝貴文的 借問舊城眾神明:清代以來左營舊城內外的祭祀空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交通部高雄港務局公告 - 行政院公報資訊網也說明:0965005905、0965005907 號函,通知紅毛港遷村案土地及集合住宅安置戶陳端等4 戶. 限期辦理紅毛港空屋點交,逾期未完成點交,高雄市政府移交予本局之等值現金,本.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巨流圖書公司 和晨星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都市計劃學系 黃偉茹所指導 廖尹瑄的 從都市政治生態學觀點探討空間決策下的不均衡發展:高雄大林蒲地區遷村個案研究 (2020),提出紅毛港遷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大林蒲、行動者網絡理論、都市政治生態學、轉譯、遷村。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航運管理系 戴輝煌所指導 周湘莉的 高雄港洲際二期港區整體營運環境之重要因素評估 (2020),提出因為有 高雄港洲際二期、整體營運環境、PEST分析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紅毛港遷村的解答。

最後網站紅毛港遷村實錄- 人氣推薦- 書籍、文創、科學 - 露天拍賣則補充:共有4個搜尋結果- 露天拍賣從價格、銷量、評價綜合考量,為您精選和紅毛港遷村實錄相關的商品.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紅毛港遷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雄市小港區大林蒲閩南話研究(附隨身碟)

為了解決紅毛港遷村的問題,作者謝孟宓 這樣論述:

  本書以實際田野調查方式,帶您窺探一個具有特殊腔調,面臨瀕危的臺灣閩南話─「高雄市小港區大林蒲閩南話」。本書共分上、下篇。     上篇採傳統方言學的調查整理,描述大林蒲閩南話的音韻系統,並與其他相關閩南話次方言做比較,以顯示其音韻和詞彙特點。此外,透過社會語言學的調查,記錄老中青三代音韻變化及語言使用情況,以呈現整個大環境對大林蒲閩南話的影響性。     下篇為語料篇,包含4,000條以上的大林蒲閩南話詞彙、同音字表和長篇語料。

紅毛港遷村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大林蒲遷村多議題無共識 陳麗娜堅持:條件一定要優於紅毛港

高雄市議員陳麗娜今(17)日關注大林蒲遷村議題,並提出多項具體主張,包括遷村基準日應訂為110年2月草案公布日、建物補償應統一以新建RC價格計算、共同持分應維持購地彈性、公保地不論是否有蓋房子都應一坪換一坪、農地比價範圍應擴及林園、非都市計畫土地應比照農地賠償、廟宇土地面積最多應能加倍、每戶應發180萬汙染補償費等,要求陳其邁落實他「大林蒲遷村條件一定優於紅毛港遷村」的承諾。

陳麗娜指出,對於大林蒲遷村議題,雖然討論方向越來越聚焦,但卻不一定有共識。比如遷村基準日,明明110年2月草案才公布,遷村基準日卻訂為「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通過的108年10月,不太合理。因為當時遷村案還未確定,是直到遷村安置計畫書草案出爐後才確定遷村,所以她主張遷村日應訂為草案同一天。陳其邁回應則稱,遷村一定要有個基準,對現有居民權益影響不大,訂於108年是基於預算公平原則,並且有防弊考量。陳麗娜希望市府能再做考慮,做到合法、合理、合情。

陳麗娜表示,大林蒲現有建物會依木造、磚造等材質區分補償價格,但大林蒲現有的木造或磚造房屋,遷村後必然會以RC混凝土重建,是否應統一以RC重建價格給予補償?陳其邁則認為,若鐵皮屋要以RC新建價格補償,對原有RC建築的持有人也不公平,比如原本開TOYOTA的人,若能以BMW的價格補償,對原有BMW的車主不公。但陳麗娜指出,當地經濟弱勢族群,目前還能住木造或磚造房子,但遷村後若要以RC混凝土重建,財務上未必能支持,如此則會降低他們遷村意願,市府應加以考量。

關於共同持分問題,陳麗娜指出,大林蒲環境不佳,許多家庭都是兄弟姐妹擠在一起住,土地為共同持分。遷村以後環境條件改變,若想要分家是人之常情,但持分可能差一點而不符合購地門檻,市府應該把這種情況考慮進去。至於土地問題,陳麗娜強調,大林蒲農地價格偏低,應納入周圍如林園地區的農地價格做評估;公共設施保留地不論是否有蓋房子,都應該一坪換一坪,因為沒蓋房子的人其實是守法公民,要保障他們權益;至於非都市計畫土地問題,則應該比照農地價格補償。陳其邁回應稱,農地價格據他了解會有大寮、林園的水準,公保地他則認為,應維持都市計畫前既成房屋的權益,但都市計畫後才蓋的房子就不符合一坪換一坪條件;非都計土地說明會上沒居民提出,也會再做考量。

關於遷廟問題,陳麗娜指出,陳其邁曾承諾「大林蒲遷村條件一定會優於紅毛港遷村」,但是紅毛港廟宇最多能買到廟宇原有土地加一倍,大林蒲卻沒達到這個標準,另外還有未登記的神壇等宗教設施未完整調查,這樣怎能說大林蒲優於紅毛港?陳其邁則表示,附近如有畸零地,會優先照顧宗教廟宇。

陳麗娜說,當初紅毛港遷村時每戶曾獲得台電60萬補償,而大林蒲人忍受附近汙染又比紅毛港人更久,是否應該給予大林蒲人每戶180萬的污染補償費?陳其邁回應則稱,說明會上也有居民提出討論,一坪換一坪外會有補償,金額會再算一下,當時是用租金補貼名義,我們會再看是不是再做增加。

從都市政治生態學觀點探討空間決策下的不均衡發展:高雄大林蒲地區遷村個案研究

為了解決紅毛港遷村的問題,作者廖尹瑄 這樣論述:

高雄市大林蒲地區即將成為台灣因環境污染而遷村之首例:自1970年代臨海工業區第四期比鄰開發以來,當地的生活環境變得不宜人居,歷經數年居民民調與府際間協商,2019年10月8日行政院通過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計畫,透過開發計畫支持遷村所需經費,預計於2023年完成遷村。都市計畫旨在改善人民生活環境並促進地區均衡發展,然而以居住型社區為定位的大林蒲都市計畫於1974年公告實施以來並未達到其計畫目標,大林蒲地區不但逐漸邊緣化,當地居民的健康風險亦超過可接受值,如今官方欲以開發計畫結合遷村,並認為大林蒲遷村能實現環境正義,因此本研究以探究遷村做為都市不均衡發展解決方案之公義性(justice)為研究目的

。相較於主流以羅爾斯為基礎的環境正義理論著重於揭露不正義的面向,同樣重視公義性的都市政治生態學(Urban political ecology,UPE)則以歷史地理唯物主義為基礎,將視角聚焦於解構都市環境「不均衡空間生產的過程」,關注其中的空間尺度變化與權力關係的影響;鑑於UPE觀點更能回應本研究提問與目的,本研究選擇運用UPE分析大林蒲地區不均衡發展脈絡與空間決策之關聯,並考量近年UPE在後結構主義與後人文主義之轉向,搭配行動者網絡理論(Actor-network theory)轉譯(Translation)方法輔助UPE進行個案的權力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大林蒲地區的不均衡發展來自於中央與地

方政府的空間決策,由於中央、地方政府與居民間不對等的權力關係影響了決策的權益分配,居民在都市化進程中不斷受損害:自明鄭時期發展的大林蒲地區仰賴優良區位發展農漁村聚落,其環境主體大幅變化最先受國家的工業化政策影響,高市府則在1994年民選首長後逐漸提升地方自治能動性,透過空間決策改善中央管轄領域帶來的外部成本,然由於地方政府權力相對較小而在空間配置上妥協,著重於市區的環境改善、但強化大林蒲周邊區位的重化工業走向,而2000年代港市合作擴張的再尺度化也使大林蒲地區更加邊緣化。如今官方以「協助居民遷村以實現環境正義」作為推動新材料循環園區計畫的主要論述,然而事實上,開發不僅有助於國家石化產業轉型與發

展,高雄市亦能順勢推動住、工分離之空間轉型;相較之下,居民除了必須放棄300多年歷史之傳統聚落,亦須面對不完全相鄰且空間紋理差距甚大的遷村安置地,而面臨居住、工作與生活社會網絡關係重組之挑戰。對照目前遷村安置計畫草案偏向訂定財產與居住條件,仍缺少空間紋理對於社會網絡關係維繫的規劃,因此居民能否透過遷村重拾應有的生活與發展仍是未知數。換言之,中央與地方政府在遷村案中仍是受益者,居民只是得到「止損的機會」,其公義性有待藉由遷村規劃加強居民方的權益,是以本研究以UPE的賦權觀點給予相關研究建議。

借問舊城眾神明:清代以來左營舊城內外的祭祀空間

為了解決紅毛港遷村的問題,作者謝貴文 這樣論述:

  本書以左營舊城為中心,從巨觀角度勾勒清代臺灣築城及左營舊城的歷史脈絡,並從微觀角度討論舊城內外各祭祀空間的興衰變遷與發展現況。可以鉅細靡遺看見舊城的發展軌跡,包括:   ◎探討清代臺灣的築城及其祭祀空間的發展歷程,綜覽嘉義、臺南、彰化、恆春、新竹、臺北、鳳山、左營等古城,及城內常有的祭祀空間。   ◎細部考察左營舊城及其祭祀空間的發展歷程,共有不築城、土城、雙城、石城、日治、戰後等6個時期,討論舊城及其內外祭祀空間的興衰與變遷歷程。   ◎分別就舊城內外各個官祀與民祀空間之歷史沿革、所在環境、建築空間、祭祀及信仰狀況等進行探討。   ◎以具有特色的圖解說明,引導讀者走讀左營舊城及其祭祀空間

,看見舊城文化資產的特色、意義與價值。 本書特色   1.左營舊城為中心,從巨觀角度勾勒清代臺灣築城,綜覽嘉義、臺南、彰化、恆春、新竹、臺北、鳳山、左營等古城,及左營舊城的歷史脈絡,並從微觀角度討論舊城內外各祭祀空間的興衰變遷與發展現況。可以鉅細靡遺看見過往台灣各地舊城的發展軌跡。   2.細部考察左營舊城及其祭祀空間的發展歷程,共有不築城、土城、雙城、石城、日治、戰後等時期,討論舊城及其內外祭祀空間的興衰與變遷歷程。   3.以具有特色的圖解說明以及鳥瞰地圖,引導讀者走讀左營舊城及其祭祀空間,看見舊城文化資產的特色、意義與價值。 作者簡介 謝貴文   1968年生於臺灣桃園市

,自幼遷居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碩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曾任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科長,現任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所)教授、臺灣民俗學會理事、《高雄文獻》編輯委員、高雄市史蹟、文化景觀及無形文化資產審議會委員。研究領域為民間信仰、民間文學及地方文史等,著有《紅毛港遷村實錄——文化篇》、《高雄民間信仰與傳說故事論集》、《保生大帝信仰研究》、《高雄林園鳳芸宮媽祖海巡》、《內門鴨母王朱一貴》、《延續與變遷:遷村後紅毛港的寺廟與信仰》、《神、鬼與地方:臺南民間信仰與傳說研究論集》等專書及學術論文七十餘篇,並執行科技部、高雄市文化局、歷史博物館、臺北保安宮等多項調查研究計畫,獲選科技部

獎勵特殊優秀研究人才。 局長序:借問舊城眾神明 自序:與神同行,看見舊城 壹、序曲:請神 築不築城大不同 走尋舊城信仰足跡 貳、清代臺灣的築城與祭祀空間 清代臺灣築城的發展歷程 初期消極治理 築城的轉變 民變與築城攻防 臺灣第一座磚石城 列強進逼下的築城國防 清代臺灣的重要城池 嘉義(諸羅)縣城 臺灣府城 彰化縣城 淡水廳城 恆春縣城 臺北府城 清代臺灣城內的官祀空間 文廟 關帝廟 城隍廟 天后宮 祭壇(社稷壇、先農壇、風雲雷雨山川壇、厲壇) 參、左營舊城及其祭祀空間的發展歷程 未築城時期(1684-1721) 土城時期(1722-1787) 雙城時期(1788-18

25) 石城時期(1826-1894) 日治時期(1895-1945) 戰後時期 (1945-) 肆、左營舊城內的祭祀空間 官祀空間 天后宮(含興隆寺)—— 官建或民建?佛教或民間信仰? 關帝廟—— 忠義神武,祀典之鉅 八蜡祠—— 全臺唯一驅蝗神 節孝祠(烈女節婦祠)—— 百年今日,女性典範 潮軍義勇祠(附淮軍昭忠祠)—— 開山撫番成忠魂 祭壇(社稷壇、先農壇、風雲雷雨山川壇、厲壇)—— 壇而不屋,官熱民冷 民祀寺廟 慈濟宮—— 位居中心的大道公 三山國王廟、池王爺廟(廣濟宮)—— 當三山國王遇上池王 泗洲寺、伽藍爺廟—— 神佛接引,魂歸蛇山 開漳聖王廟—— 雙城同奉陳聖王 火神廟—— 官祀

神明民間化 伍、左營舊城外的祭祀空間 官祀空間 文廟(崇聖祠)—— 泮水荷香,人文化成 城隍廟—— 從官祀到民祀 民祀廟宇 元帝廟(含廍後北極殿)—— 腳踩龜蛇的大廟 豐穀宮—— 一廟無二帝,神農坐一甲 慈德宮—— 繁華店仔頂,一廟三女神 慈濟宮—— 從城內到城外 鎮福廟—— 鎮守北門的福德正神 啟明堂—— 啟文武之道,明春秋大義 陸、尾聲:送神 柒、參考文獻 作者序 與神同行,看見舊城   左營舊城為臺灣第一座土城,亦為第一座石城。自清代興建以來,雖經歷縣治遷移、城體改建及拆除的多舛命運,但仍是戰後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城,因而被指定為國定古蹟,具有重要的文化資產價值。除城體本身外,左

營舊城內外也曾經一度繁華,官署、書院、寺廟、祭壇、宅第及街市密布,可惜現今已多不存,僅北門外仍留有部分祠廟,見證舊城的歲月滄桑,也為舊城的再生保存元氣。   個人的生命過程,與左營舊城有許多交集。國小時搬至新莊仔定居,此地為日治時期舊城及桃仔園住民的遷居地,也是左營城隍廟的十三角落之一,但當時對此一無所知。後來就讀蓮池潭畔的左營國中,舉目即可見知名的春秋閣、龍虎塔,也在孔廟、小龜山、永清塔留下過足跡,但都只是青澀的回憶。2003年擔任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科長,主管文化資產業務,任內處理左營下路、外興隆營區等文資事件,辦理建城180周年活動,規劃眷村文化館及修復南門,而對左營舊城及其周邊聚落有較多

的接觸,但仍未有深入的認識。   2008年轉至大學任教,因從事民間信仰與地方文史的研究,而對左營舊城及其周邊廟宇投入更多關注,也逐漸看見其背後歷史、社會、民俗與宗教的價值。2017年受高雄市文化局的委託,就清代以來左營舊城內外的祭祀空間進行調查研究,開始有系統地蒐集及爬梳各類文獻史料,也實地踏查北門外傳統聚落內的各廟宇,訪問廟方人士與耆老前輩,不僅對各祭祀空間的發展歷程與信仰狀況有更完整的掌握,也對相關的官員、家族、士紳、文物、傳說及地方組織等有所發掘,並勾勒出城池與祠廟、城內與城外、官祀與民祀之關係,這些當對後續的研究開展與政策應用有所助益。   在近兩年的調查研究過程中,個人彷彿走入

眾神明的世界,不論是帝國祀典的社稷、先農、山川之神,少見的八蜡神、泗洲佛、火神,或是消失於歷史舞台的潮軍英靈、節婦烈女,還是依然香火繚繞的觀音、媽祖、城隍爺、玄天上帝、神農大帝、關聖帝君、保生大帝、福德正神等,都慈悲地給予接引與啟發,而能順利完成這項課題。書名主標題的靈感來自於五月天的歌曲「借問眾神明」,一方面想問舊城眾神明從何而來?去向何方?近況如何?另方面也想問眾神明:舊城的過去有何經歷?現在走到哪裡?未來如何發展?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有待讀者從本書中去挖掘及思考。   本書能順利完成,除有賴公部門的經費支持外,也感謝左營慈濟宮陳榮隆、鎮福廟陳榮璋、元帝廟郭錦彬、城隍廟莊茂盛、啟明堂郭秋水

等廟方人士及興隆淨寺心淳法師在訪談上的協助。另外,本書五位審查委員提供寶貴意見;卓克華、邱麗娟、林思玲等教授的指導與支持;陳振榮、鄭郁琳、趙彥奇、祝艾玲、楊雅婷等同學在田野調查、攝影與繪圖上的協助,在此也一併致謝。期待本書能讓更多人認識左營舊城,也祈願眾神明繼續守護舊城,庇佑這裡良善的子民。

高雄港洲際二期港區整體營運環境之重要因素評估

為了解決紅毛港遷村的問題,作者周湘莉 這樣論述:

目錄第一章 緒論 10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01.2 研究目的 10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1.4 研究流程 11第二章 文獻回顧 132.1 有關高雄港整體環境發展之論述 132.1.1 有關高雄港港埠經營模式之說明 142.1.2 有關高雄港因應船型大型化之衝擊 162.2 有關高雄港洲際二期發展之文獻 192.3 高雄港洲際二期港區之發展現況 222.4 有關PEST分析方式之文獻回顧 232.5 有關政治環境面評估因素探討說明 272.5.1 臺灣貨櫃航運產業面對全球聯盟整併之衝擊 272.5.2 高雄南星計劃整體區域開發與執行之持續性 292.5.3 解決區域居民長期抗爭

並帶動港埠發展規劃 322.6 有關經濟環境面評估因素探討說明 342.6.1 重啟高雄國際港埠深水碼頭與轉運樞紐地位 342.6.2 開發高雄港埠周邊聯外交通提昇運輸便捷性 362.6.3 帶動高雄港內新舊碼頭與港埠區位調整策略 382.7 有關社會環境面評估因素探討說明 402.7.1 協助高雄港域中油及舊港區石化產業之遷移 402.7.2 擴展港市合作區域並重塑新港區之產業榮景 422.7.3 港埠區域開發與遷移計劃解決居民環境衝擊 432.8 有關科技環境面評估因素探討說明 442.8.1 新闢貨櫃碼頭可做為智慧港棧場域執行區域 442.8.2 洲際二期全區可建置全新公共資訊整合平台

462.9 本章小結 48第三章 研究方法 493.1 研究架構 493.2 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503.3 問卷架構與探討內容 53第四章 實證分析 564.1 層級架構與評估準則 564.2 基本資料分析 574.3 高雄港洲際二期港區整體營運環境構面與因素權重分析 584.3.1 第一層級-PEST構面權重分析 584.3.2 第二層級-評估因素權重分析 594.4 小結 64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65.1 結論 665.2 建議 67參考文獻 69一、中文部分 69二、英文部分 72三、網站部份 73附錄專家問卷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