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金融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財政部金融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賴源河寫的 實用商事法精義(14版) 和王志誠的 信託法(9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財政部- 函釋也說明:附件1: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95年6月7日銀局(一)字第09510002220號函檢送本局召開「研商財政部70年12月3日(70)台財稅第40060號函有關資金往來之執行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五南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劉連煜所指導 郭逸婷的 從資本適足率論銀行風險監理兼論其業務經營 (2021),提出財政部金融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風險管理、自有資本、巴塞爾資本協定、資本適足率、金融集團。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金融博士學位學程 曾鹿鳴 博士、高承恕 博士所指導 施南光 的 台灣離岸風電專案融資道德風險管理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道德風險 、離岸風電、無追索權專案融資、資訊不對稱、舞弊三角理論、公司治理的重點而找出了 財政部金融局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華民國銀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 秘書長簡介則補充:財政部金融局 科長、專門委員、副組長 財政部保險司專門委員、副司長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主任秘書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副局長.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財政部金融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實用商事法精義(14版)

為了解決財政部金融局的問題,作者賴源河 這樣論述:

  本書原則上係以初學商事法者為對象而撰寫的大專教科書,故用字遣詞力求淺顯易懂,架構清楚,條理分明,俾初學者能輕易學習,惟因體系分明、提綱挈領,易於全盤理解要點,且理論與實務兼顧,因此,本書亦適於作為法律研究人員、企業界實務工作人員之重要參考資料,尤其對於準備相關考試的人,更能使其於最短時間內掌握商事法的內容,而發揮最佳的效果。   本書的內容,大量運用立法理由、學者通說、最高法院相關之判例(決)、民事會議決議及主管機關之解釋令,以闡明法律規定之涵義,期使讀者能徹底釐清相關概念,具體的理解法律規定的內涵。  

從資本適足率論銀行風險監理兼論其業務經營

為了解決財政部金融局的問題,作者郭逸婷 這樣論述:

銀行因為在公司治理上的特殊性與其擔任資金中介的角色,故在經濟金融體系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若銀行經營不善,將衝擊整體金融市場之穩定。為了防止銀行的經營風險,銀行須以其自有資本做為緩衝機制,因此各國監理機關將注意力放在銀行自有資本之充實,以茲承擔風險性資產而產生資本適足率該量化監理。我國配合BCBS公布的Basel I至Basel IV修正我國銀行相關監理法規,目前我國的法定最低資本要求分別為:普通股權益比率不得低於7%、第一類資本比率不得低於8.5%、資本適足率不得低於10.5%。且我國設定之資本適足率標準乃本研究中最高,其原因係我國已將BaselIII之留存緩衝資本所規定之2.5%,計

入最低資本要求。此乃便於計算的立法模式。另外,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為滿足客戶一站式消費需求,各國銀行以跨業經營的方式擴展其業務範圍。然而,金融機構跨業經營下產生的金融集團有其特有風險,其中就防止資本重複計算上,金融集團聯合論壇、美國與歐盟的方法與我國金融控股公司法有些許不同。在透過合併報表已可處理原先設計出金融集團資本適足率以防止資本的雙重與多重利用之狀況下,本文建議應如同美國針對銀行業的監理,對於各種金融控股公司以合併報表計算該行業的集團合併資本適足率。最後,我國銀行業者把符合資本適足率的重心放在提高其自有資本而非降低風險性資產,因此在大銀行現金增資較小型銀行容易的情況下,似可見未來我國銀行

業大者恆大、小者合併的趨勢。再加上金管會對銀行業高度管制的監理,逐漸造成金融活動往監理較少的非銀行移動,乃我國主管機關需要關注的議題。

信託法(9版)

為了解決財政部金融局的問題,作者王志誠 這樣論述:

  信託法為民事信託及公益信託的基本法,信託業法、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及不動產證券化條例則為營業信託及商事信託的基石,而信託相關稅制即為信託商品創新的重要關鍵。本書主要從信託的基本原理出發,廣收司法實務的最新見解及參酌英、美、日等國的信託法制,以窺探信託法的堂奧,立論精湛,體系完整。本書除系統性介紹信託制度的發展史、信託的基本概念、信託的成立、信託財產、受益人、受託人、信託監察人、信託的監督、信託關係的消滅及公益信託外,並在適當章節中,分析營業信託、商事信託及信託稅制的相關問題,使讀者能兼從理論及實務的角度,對信託法制建構完整及清晰的概念,不僅是適合法學院學生研讀的教科書,亦

為金融業界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台灣離岸風電專案融資道德風險管理之研究

為了解決財政部金融局的問題,作者施南光  這樣論述:

融資道德風險是指借款人主觀的、惡意的違背相關法律規範與契約約定,進而造成貸款銀行巨額損失的風險。融資道德風險所帶來的負面結果可能會十分嚴重。以我國即將於2025年興建的離岸風電為例,該計畫所需投入金額將超過2兆新台幣。由於歐洲的風電業者最高僅能從歐洲出口信貸機構(ECA)取得不到貸款金額中50%的保證,而我國的國發會卻成立基金提供這些外商融資保證,讓這些外商可以在台灣投資離岸風電事業,並且僅需出資12%資金。這造成我國的金融體系將承擔高額的融資風險。本研究以資訊不對稱理論,舞弊三角理論、以及公司治理為理論基礎,探討台灣離岸風電專案的融資道德風險管理。本研究透過個案分析法、以及深度訪談法蒐集實

證資料。透過個案研究,我們發現歐洲隧道專案融資失敗原因確實是來自於大股東的道德風險。本研究進一步透過半結構式的訪談來搜集國內相關學者專家的想法及建議。離岸風電乃我國能源政策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本研究是國內第一個針對離岸風電的融資道德風險管理 所提出的質性研究。本研究所獲得的研究成果或許可提供研究人員、政府、與金融業一些參考。關鍵字: 道德風險, 離岸風電, 無追索權專案融資, 資訊不對稱, 舞弊三角理論, 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