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長得票數查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嘉義市第10屆市長、市議會第10屆議員及第10屆里長選舉選務總報告也說明:張貼公布各開票所候選人得票數。 2 備註組別工作內容(編制 ... 2.視實際需要接受記者訪問。 175 (四)提供網際網路檔案下載功能,供大眾傳播媒體連線報導及一般民眾查詢.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東南亞學系人類學碩士班 梅慧玉所指導 黃雅琪的 「做社區」與公共性:以埔里牛眠社區發展個案為例 (2017),提出里長得票數查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做社區、公共性、牛眠社區、埔里。

最後網站歷屆公職選舉則補充:選舉年度, 選舉別, 選舉概況表, 候選人得票明細, 候選人資歷統計, 當選人資歷統計, 政黨得票統計, 政黨候選人數與當選席次. 1996, 第09 任總統(副總統)選舉.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里長得票數查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做社區」與公共性:以埔里牛眠社區發展個案為例

為了解決里長得票數查詢的問題,作者黃雅琪 這樣論述:

「做社區」是臺灣鄉村地區的居民對執行社區工作的俗稱,生動傳達出社區需要透過人的實踐才有可能發揮作用。然而,當我們實際走入社區後卻發現,關於如何「做社區」仍有許多爭議,涉及由社區組織主導的公共事務應該是什麼,以及該如何進行,反映出人們對於公共的認知仍有許多可以討論的空間。 本論文以此為起點,透過牛眠社區近幾年來的發展過程,試圖理解社區組織的成員在「做社區」時依循的脈絡,探討其所呈現的公共性意涵。我們發現,社區組織雖然一方面遵循政府的社區政策倡導的理念和規範「做社區」,另一方面也藉由人際網絡與人情關係的建立與維繫、無私付出與犧牲的具體行動、集體的象徵和地方特有的文化元素、人群的界定

等,建構、展現「做社區」的公共性。換句話說,「做社區」所呈顯的公共性意涵是多元的,是現代民主概念和傳統公共意識的交會,並且會隨著人們對集體事務的認知、評論、人際關係的變化而有所不同。本論文試圖以此論證,公共性不盡然是「做社區」固有的本質,而是取決於人們在「做社區」時,是否符合公共的脈絡以及當地居民的認知與詮釋而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