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醫院門診進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長榮醫院門診進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GeraldA.Juhnke,DarcyHaagGranello,PaulF.Granello寫的 校園自殺、自傷與暴力:評估、預防和介入策略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掛號及門診看診時間 - 中壢長榮醫院.也說明:1.現場掛號 · 2.電話預約掛號:(03)463-1230分機1122、1123 · 3.牙科諮詢預約掛號:(03)463-1230分機1212 · 4.網路掛號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系 賴其勛所指導 洪依寧的 分級醫療政策下醫學中心醫師轉診行為之研究 (2020),提出長榮醫院門診進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分級醫療、雙向轉診、轉診行為。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生物醫學資訊研究所 李國彬所指導 陳恭平的 精神科護理資訊系統導入成效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護理資訊系統、精神科護理、科技接受模式的重點而找出了 長榮醫院門診進度的解答。

最後網站長榮醫院看診進度 - Naijapams則補充:長榮醫院看診進度. 中壢長榮醫院. 有重大傷病之病人,請於就診及住院時主動告知,以免影響您的權益。. 各科看診時間及最終報到時間,可能因看診方式而異,請參閱門診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長榮醫院門診進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校園自殺、自傷與暴力:評估、預防和介入策略

為了解決長榮醫院門診進度的問題,作者GeraldA.Juhnke,DarcyHaagGranello,PaulF.Granello 這樣論述:

國內第一本針對校園自殺、自我傷害及暴力介入的專書      學生在校園內發生自殺、自我傷害及暴力的頻率逐漸升高,需要有預防及應變的政策與流程來保護師生安全。本書可說是最早提出回應的第一本書──特別是對學校諮商師、心理師、社工師、老師和教育當局,提供了風險評估的資訊。此外,這些指引還包括如何因應在實務及臨床操作上的危險,並將對學校及社區的風險和影響減到最低。      在本書中,全美知名的兒童與青少年自殺、自我傷害和暴力領域的專家作者群指出:   ● 兒童及青少年特有的自殺與自殺行為之關鍵訊息   ● 與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相關的家長議題   ● 與出現暴力或潛在暴力的學生及家長有效進行面

對面的臨床介入指引   ● 提供給國、高中學校諮商師重要的預防及篩選主題   ● 回應校園暴力倖存者及其家長有關心理急救的議題      透過書中許多案例的臨床對話,以及學校諮商師可使用的檢核表,適時參照這些內容,可支援校方專業人員設計出最佳的預防、介入和危機後的介入策略。為了在校園內外合作建立一個無自殺及無暴力的環境,本書正是當今迫切需要的資源。

分級醫療政策下醫學中心醫師轉診行為之研究

為了解決長榮醫院門診進度的問題,作者洪依寧 這樣論述:

「分級醫療政策」為近年來政府推動社會保險制度的重大政策,「下轉率」、「回轉率」是審視政策的關鍵指標,也是各界持續關注的重點;分級醫療六大策略執行迄今滿三年,依整體成效報告指出,2020年1至9月區域級以上(含)醫院下轉至基層診所案件占率較政策實施前略為提升,說明推動確有改善,但下轉至基層診所件數占率(12.78%)仍偏低。因從量化資料無法獲得大醫院對分級醫療制度實施的知覺,且轉診制度的落實,充斥各種不同的影響變數,包括醫師因素、制度因素、病患因素等。就衛生福利部將分級醫療視為長遠計畫下,有必要再進一步了解實際執行者-醫師的觀點 。 本研究以深度訪談的方式,藉由個案醫院分級醫療暨雙向轉

診推動政策,及涵括五大科別計七名第一線主治醫師訪談之資料分析,了解影響醫學中心醫師轉診行為的因素,得出相關研究建議如下:一、對醫院在分級醫療推動的建議 (一)多了解醫療科部及第一線醫師對轉診政策的看法,並提升其轉診意願。 (二)執行轉診行為與醫療科部經營績效衝突,若未在科內宣導政策,醫師不會有被賦予執行轉診行為的認知,相對在執行轉診行為即會減低。 (三)醫院應重視和區域間醫療機構合作模式,以科部醫療服務屬性,思考如何與基層診所共存共贏,提升雙方營運效能並達醫病雙贏。 (四)藉由激勵制度強化醫師轉診意願,並將轉入轉出人次之監測值回饋予醫師及高階主管,促成第一線醫師落實執行轉診行為

。二、對政府機構推動分級醫療政策的建議 (一)提升基層診所醫療服務品質,讓大醫院醫師安心執行病人下轉。 (二)建議轉診費用改採院所申報即予以核付,輔以抽審方式進行覆核勾稽,以達鼓勵即時性,藉以提升各層級醫療院合配合轉診制度的意願。 (三)強化民眾對於轉診認知,鼓勵將鄰近基層診所醫師視為家庭醫師。關鍵字:分級醫療、雙向轉診、轉診行為

精神科護理資訊系統導入成效之研究

為了解決長榮醫院門診進度的問題,作者陳恭平 這樣論述:

本論文探討衛生福利部北區某精神專科教學醫院於2020年建置之精神科護理資訊系統,評估精神科護理人員使用此系統的成效及滿意度,並分析系統介面優缺點及探討使用者經驗,研究結果作為提升護理品質效能及醫療資訊系統優化之參考。研究為橫斷式前導性研究,採立意取樣方式,以護理資訊系統導入1年後進行資料收集,收案期間為2021年7月,隨機選取急性病房共32位護理師為樣本,以科技接受模式使用自擬式問卷調查,基本資料11題、感知易用性16題、感知有用性20題、使用者態度4題、行為意圖3題、系統滿意度10題、開放性問題4題,5位專家進行信效度檢測,Content Validity Index = 0.985 、C

ronbach' alpha = 0.969,以描述性統計分析基本資料、使用成效及滿意度,推論統計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皮爾森相關係數 (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多元迴歸統計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進行相關性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使用此系統行為意圖平均得分為最高M = 4.52,SD = 0.59;感知易用性平均得分為最低 M = 3.65,SD = 0.48;易用性問卷題項以系統輸入方式有修改紀錄功能易於使用的得分最高 M = 4.06,SD = 0.7

5;系統使用反應的速度可以接受的得分最低 M = 2.62,SD = 0.94;感知有用性問卷題項可以提升工作便利性得分最高 M = 4.28,SD = 0.58;交班系統功能得分最低 M = 3.75,SD = 1.01;系統滿意度題項覺得可以提升工作滿意度為最高 M = 4.18,SD = 0.64;系統速度滿意度得分最低 M = 2.50,SD = 0.95;感知易用性與有用性的相關係數 r = 0.664,p < 0.01 成正性相關,影響精神科護理資訊系統成效之滿意度的關鍵因素為感知有用性 ( p < 0.001 ),β = 0.841 調整後 R² 解釋力為 69.8 %;開放性

問卷建議提升系統反應速度為最優先,優化系統自動護理紀錄儲存功能次之。總結護理人員使用精神科護理資訊系統經驗之認知可以提升護理品質及臨床工作便利性,系統感知易用性與有用性成正性相關,對系統使用行為意圖呈正向接受度,使用精神科護理資訊系統成效滿意度之關鍵因素為感知有用性,但須改善系統介面反應時間、優化系統內容及支援醫療團隊溝通平台功能,以提升醫療及護理臨床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