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客運鳳山站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高雄客運鳳山站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謝明勳寫的 解鎖!北號誌樓 和姚瑞中,LSD的 海市蜃樓VII: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8010 - 高雄客運也說明:1 2 3 4 5 6 7 起 站 建國站 建國林森路口 建國忠孝路口 鐵路新村 建國二路 凱國路口 凱旋路口 平日行駛‑假日停駛 06:00 06:01 06:03 06:03 06:04 06:05 06:06 假日行駛‑平日停駛 06:50 06:51 06:53 06:53 06:54 06:55 06:56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玉山社 和田園城市所出版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邱博舜所指導 謝懷悳的 台灣鐵道飯店的興衰與建築空間之研究 (2021),提出高雄客運鳳山站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鐵道飯店、建築風格、建築空間、辰野風格、空間再利用。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洪致文所指導 張家端的 臺灣糖業鐵道客運營業線之空間變遷(1909-1982) (2020),提出因為有 糖業鐵道、營業線、空間變遷、臺灣糖業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雄客運鳳山站的解答。

最後網站高雄客運87路線896-V2 台鐵鳳山站-建軍站(捷運衛武營站) 行駛 ...則補充: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雄客運鳳山站,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解鎖!北號誌樓

為了解決高雄客運鳳山站的問題,作者謝明勳 這樣論述:

  高雄港站「北號誌樓」是國內僅存最完整的傳統機械電氣操作型態號誌樓,昔日扮演控制縱貫線、屏東線,及臨港線進出高雄港站眾多轉轍器和號誌機的繁重角色,如今雖因不再有列車進出而解除任務,但建築本體及控制設備仍保存完整,是見證鐵道技術發展的珍貴工業遺產。     本書從高雄鐵道的起源、鐵道路線的演變,到北號誌樓的誕生、作用,以及號誌樓內部閘柄的機械運作原理,再到停用後的保存與活化利用,完整記錄了高雄港站北號誌樓的前世與今生。   本書特色     1. 台灣僅存最完整的傳統機械電氣操作型態號誌樓,其歷史與操作原理大公開。   2. 透過文字與歷史照片、站區規劃圖、路線圖等,講述高雄港站區與北號誌

樓的歷史演變;搭配號誌樓剖面圖、機械聯動圖等,解析北號誌樓的實際運作;最後從調查研究與復原規劃圖中探討北號誌樓的活化與再利用。   好評推薦     北號誌樓所保存的機器設備,每一件都十足珍貴,特別是列車進出站,開通進路時,控制轉轍器鎖錠及顯示號誌狀態的「發條式限時解鎖器」,仍完整地保留著,對於研究鐵路號誌裝置的人而言,在理解機械構造及運轉安全設計的基本原理上,絕對是值得參考的重要設備。―(日本)鐵道博物館副館長 荒木文宏     雖然臨港線鐵路已經停駛,但是保存下來的舊高雄港站區,除了軌道外仍有室內機具完整的號誌樓聯動機械。在「工業遺產2.0」的保存思維上,號誌樓內的各式機械,即便不能百分之

百回復原本用途,仍可直接演示其運作的原理,這正是「工業遺產2.0」保存的極佳範例。―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 洪致文     如果用車站人生來形容鐵道運轉本業,那麼這個號誌樓就有如是人的靈魂一樣,是集站務於一,只要此處運作順暢則一切大致平穩運行,所以也可說號誌樓指揮若定就有如車站內的定海神針一般。―台灣鐵路管理局第二十任局長 周永暉

高雄客運鳳山站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台灣鐵道飯店的興衰與建築空間之研究

為了解決高雄客運鳳山站的問題,作者謝懷悳 這樣論述:

本文探討日治時期由台灣總督府鐵道部主導興建的兩座鐵道飯店,分別為台北鐵路飯店與台南鐵路飯店,分析這兩座鐵路飯店所歷經的發展變遷以及所反映的時代意義,進而檢視當代對於古蹟飯店修復與再利用的方式。其中,台北鐵路飯店於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戰火波及,現已不復存在,而台南鐵路飯店的實體雖然保存下來,但也歇業沉潛了近三十餘年,匯集旅遊休閒、鐵路運輸、日本殖民現代性、西式建築美學等各種特殊性於一身的鐵道飯店,蘊含了豐富的歷史意義與文化價值,實有待系統性的整理與探索。本文旨在探討影響鐵道飯店興衰的歷史要素,因此除了戰後臺灣鐵路局所出版的相關文獻之外,本研究亦將觸及日治時期的重要書報刊物,以蒐集並分析鐵道建設、旅

館建築、都市計畫、觀光產業發展等攸關鐵道飯店興衰的相關記載與論述。本文將透過田野調查的方式,訪談過去在台南鐵道飯店任職的台鐵老員工,以及現今負責整建計畫的建築師與古蹟修復的工程人員。本研究利用空間語法探討台北鐵道飯店與台南鐵道飯店其空間進行區域便捷值、地區便捷值與空間功能開放性,可對於建築物空間是否充分利用有進一步的瞭解。研究後發現,一、影響日治時期鐵道飯店興起的因素:1.台灣旅遊環境的形成,2.鐵路縮短移動的時間並延伸移動的距離,3.各項新式制度的建立與推行,4.鐵道飯店成為社交地位與文化權力象徵,5.與地方區位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二、影響戰後鐵道飯店的發展因素:1籌措資金相當不易;2.建築規

範不符合實際;3.都市計劃改變困難;4.施工許可證更加不易;5.鐵道飯店戰時多半毀損。三、鐵道飯店建築空間的應用方式:1.再利用原則以安全為主要考量;2.方案以展覽空間搭配輕食咖啡使用最為合適。

海市蜃樓VII: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為了解決高雄客運鳳山站的問題,作者姚瑞中,LSD 這樣論述:

  台灣各地常可見偌大的閒置公共設施,其產生的原因包括政黨輪替、政務官更迭、競選支票承諾、政策轉彎、空間使用目標不明確、特定活動而非常態活動之建設、管理不善、不當的競爭型計畫、法規過時或抵觸、行政程序阻礙,加上少子化、人口超高齡化,以及成立六都導致人口更加集中於都市⋯⋯   近十年來因政府正視公有閒置空間,逐漸進行整頓與活化,整體而言效率提高不少。本集《海市蜃樓》動員四十多位學生進行第七次全面抽樣踏查,收錄了六十一處完全閒置、部分閒置、低度使用或延宕開發之公共設施、四處天然災害導致閒置的公共設施、二十處閒置活化再閒置之公共設施,以及十五處已活化或活化中之公共設施,按往例一

樣,總計一百處案例。  

臺灣糖業鐵道客運營業線之空間變遷(1909-1982)

為了解決高雄客運鳳山站的問題,作者張家端 這樣論述:

臺灣糖業鐵道客運營業線在20世紀的臺灣交通史上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存在,然而過去多數研究多將營業線與整個製糖業的脈絡,包括原料採取區域之空間變遷、專用線之沿革與糖業之經營史等等方面一併探討;本研究則嘗試脫離製糖本業之框架,從地方交通的脈絡切入,探討其作為地方交通設施,在臺灣的空間變遷過程。本研究首先透過整理、篩選與檢視各年度糖鐵營業線、專用線以及總和之長度統計資料,發現糖鐵的總長度,在不包含臺車線且不包含側線里程的前提下,實際上從未超過3,000公里。接著透過各製糖會社之營業報告書,考證了製糖所設立、轉手或停閉,以及製糖會社設立或合併等眾說紛紜的年代;在此基礎上,釐清了從第一條營業線開辦客運到最

後一條營業線停辦客運,糖鐵各營業線之開辦、停辦、延長、縮短、改線及易手等變化型態之沿革變遷;對於無法確定變化年代之營業線,本研究也給出了變化年份的上下界。此外,本研究也透過比較臺灣其他私設鐵道(民營鐵道)業者,以及其他日本殖民地之私設鐵道概況,發現臺灣以糖鐵營業線為主的地方鐵道交通路網幾乎不需要國家力量介入來鼓勵其開展或維持其經營,而造成此種特殊性質的主因,乃因糖鐵營業線不需接受私設鐵道補助即可自行維持經營。最後,本研究也發現糖鐵營業線在空間上的變遷,呈現初期快速擴張,最後也急遽衰退,在此期間,多數路線都能夠維持經營而少有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