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2乘車時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關於國光1815線停止短程載客變成基隆1062線翻版一事- 提點子也說明:利益與影響 ... 1、昔日基隆長庚到大武崙、金山班次多,卻1815路拒載而班次變少、等車時間越來越長。 2、基隆長庚搭市區公車再轉乘790到金山很辛苦、很累。 3、對當地乘客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休閒運動保健系所 徐錦興所指導 黃于珊的 偏遠地區及都市地區國小學童通學方式與靜態生活型態對身體活動量影響之相關研究 (2012),提出1062乘車時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通學方式、靜態生活型態、身體活動量。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體育大學 運動科學研究所 衛沛文所指導 李晏妗的 臺灣國小學童走路通學與家戶背景及城鄉差異 (2010),提出因為有 走路通學、城鄉的重點而找出了 1062乘車時間的解答。

最後網站找1062乘車時間相關社群貼文資訊則補充:關於「1062乘車時間」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1062 - 公路客運即時動態資訊網。 1062. 臺北市─中山高速公路─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 基隆客運.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062乘車時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偏遠地區及都市地區國小學童通學方式與靜態生活型態對身體活動量影響之相關研究

為了解決1062乘車時間的問題,作者黃于珊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在探討偏遠地區及都市地區之國小學童其通學方式、靜態生活型態及身體活動量的差異性分析,並進一步探討其通學方式、靜態生活型態及身體活動量相互間之影響。依照人口密度選取屏東縣偏遠地區及高雄市新興區都市地區之受試學童,研究對象為國小五、六年級學童,以問卷調查方式共發出571份問卷,回收有效樣本數為565份。研究工具採用「IPAQ台灣活動量調查-學生自填短版問卷調查」。整理完成之資料透過卡方檢定、獨立樣本t考驗、Pearson 積差相關及Spearman等級相關等進行統計。本研究結論為:一、不同地區之學童其通學方式、靜態生活型態及身體活動量皆有顯著差異;二、不同性別之學童其通學方式並無

顯著差異,但在靜態生活型態及身體活動量皆有顯著差異;三、國小學童之通學方式、靜態生活型態及身體活動量之間皆有顯著相關。本研究建議學童以走路、騎乘腳踏車等方式上學,並養成規律身體活動的習慣,此外在進行靜態生活型態之餘亦可加入動態的身體活動來增加學童的身體活動量。

臺灣國小學童走路通學與家戶背景及城鄉差異

為了解決1062乘車時間的問題,作者李晏妗 這樣論述:

目的:瞭解臺灣國小學童走路通學的比例,並探討走路通學與個人特徵、家庭背景及居住地的關係。方法:研究數據取自2001-2002年臺灣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採用分層多步驟的抽樣調查。受訪者為6-12歲的學童,進行基本資料、生活方式和身體活動調查。問卷詢問最近一年每週走路通學的時間至少8個月以上,久坐的時間 (包括看電視、使用電腦和放學後的閱讀) 和過去一個月內平均每天中等至高強度身體活動的頻率 (平均每次 ≥ 20分鐘)。使用SAS與SUDAAN調整抽樣設計權重,Logistic模型包括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父母的教育程度、婚姻關係、家庭收入、久坐的時間、中等至高強度身體活動的頻率和居住地

(城鄉),計算勝算比 (odd ratio, OR) 與95% 信賴區間 (95% C.I.)。總人數為2,034名 (1,097名男童,937名女童)。結果:臺灣走路通學的比例,男童與女童分別為28.4% 和28.0%,走路通學時間分別為1.49±0.09 (mean±SEM) 和1.33±0.08 h•wk-1。走路通學的比例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從6歲的17.0% 增加至12歲的37.5%。居住於城市的學童走路通學比例大於鄉村。年齡與城市或鄉村居住地是logistic模型裡的獨立相關變項。結論:9歲以上的學童或居住城市的學童有較多的走路通學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