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纖維顫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心房纖維顫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興生,孫靜平寫的 久坐久站,小心肺栓塞 和JamesHamblin的 如果身體會說話:身體是如何運作與維持?了解自我身體的趣味實用指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健康醫療》銀髮族心臟「剖剖蔡」 心房顫動可能找上門- 新聞也說明: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類型。高雄長庚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鍾昇穎提醒,年齡本身就是心房纖維顫動的最大危險因子,年紀越大風險便越高,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金塊文化 和晨星所出版 。

國防醫學院 醫學科學研究所 高啟雯所指導 謝慧玲的 以疾病不確定感理論發展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提升心房顫動病人因應策略之成效探討 (2021),提出心房纖維顫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整合性照顧、移動健康醫療、心房顫動、疾病不確定感、因應策略。

而第二篇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公共衛生學系碩士班 梁富文、吳明蒼所指導 陳瑋的 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患者基因多型性與凝血功能相關性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基因多型性、凝血功能的重點而找出了 心房纖維顫動的解答。

最後網站心臟內科答客問 -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則補充:心房顫動,或稱「心房纖維顫動」、「房顫」,就是心房沒有好好的跳動,變成了不 ... 因此,心房顫動病患輕者可以完全沒有症狀、輕微心悸,重者甚至會心臟衰竭、休克與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心房纖維顫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久坐久站,小心肺栓塞

為了解決心房纖維顫動的問題,作者楊興生,孫靜平 這樣論述:

最強圖解版     久坐久站、下肢長時間不動,易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如不即時妥善處理,就有可能發生肺栓塞,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心源性猝死!     長時間沉迷於電玩遊戲的年輕人、日夜打麻將的中老年人,因久坐不動引起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導致肺梗塞的案例不少;另外,搭乘長途飛機長時間坐在狹窄的空間裡,如果再加上飲水不夠,身體缺少水分,在下肢靜脈血流速度減慢的情況下,血液內的有形成份便容易掛壁、沉積,使得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機率大增。     本書提出長時間不活動下肢會引起深靜脈血栓的原因、預防方法,及堅持每天走路鍛鍊對防治肺栓塞的重要性。   只要下肢不活動4小時,就可能有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堅持

每天健身行走,就能強身健體,防治肺栓塞,且延年益壽。     易發生肺梗塞導致猝死的人群     久坐久站連續4個小時不活動,就會增加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     人坐著的時候,上身、腳踝、膝蓋、大腿呈三個90度的彎曲;久坐不動時,腿部肌肉的收縮減少,下肢血流減緩,因而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機率就會顯著增加,在醫學臨床工作中,見到由於長時間沉迷於遊戲或上網的年輕人、日夜打麻將的中老年人,因久坐不動引起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導致肺梗塞的案例不少。     另外,長時間坐在狹窄的空間裡,尤其是中老年人,例如搭乘長途飛機經常需要10多個小時,如果乘坐的是經濟艙,坐在狹窄的座位上雙腿不動,也不離開座位往過道

中去走一走,如果再加上飲水不夠,使得身體缺少水分,在下肢靜脈血流速度減慢的情況下,血液內的有形成份便容易掛壁、沉積,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機率就會更大;坐長途旅遊巴士也可能發生同樣的情況。     久站也會導致小腿肌肉緊張,使得無法自主收縮,同樣也會影響血液回流,從而導致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這些人群諸如進行教學工作的教師、需要坐著開車的職業駕駛、百貨公司的售貨員、美容美髮業從業人員等,他們需要長時間保持一個不動的姿勢,因而靜脈內形成血栓的風險相對都比一般人高。     下肢深靜脈血栓如何形成?      血栓,通俗的說法就是「血塊」,為什麼我們的身體裡會有血栓?人體血液中存在著凝血系統和抗凝系統,

在正常情況下,二者保持著動態平衡,以保證血液在血管中能正常流動,不會形成血栓,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久坐久站時因為血流變慢,靜脈自主收縮性下降或喪失,凝血因數病變,或血管受損傷時,導致凝血功能亢進或抗凝功能削弱時,則會破壞這種平衡,使人處於「易栓狀態」,這時就容易形成血栓。     如何預防肺栓塞?     1.提高肺梗塞的警惕性   引起肺栓塞,然後導致肺梗塞的栓子,80%〜90%來源於下肢的深靜脈,其次是盆腔、前列腺靜脈、髂靜脈和右心中的栓子,因此,如有下肢深部靜脈炎、骨折、手術後、分娩或心房纖維顫動病史的患者,一旦出現類似肺炎的症狀,應高度警惕肺栓塞的可能性,並立即去醫院就診,以便及早獲

得正確的診斷,也才能即時給予精準的治療,例如經導管無創取栓、溶栓或抗凝治療等都是很有效的治療方法,所以說肺梗塞是可以治療的。     2.腿部小血栓,自測早知道   單腿腫脹是深靜脈血栓非常重要的臨床表現之一,如能及早知道深部靜脈血栓的存在,及早進行精準的處理,即可避免後果嚴重的肺梗塞情況發生。   自測方法如下:坐在椅子上,屈膝,伸直小腿,在膝蓋骨下緣10公分處,用卷尺測量小腿的周徑(公分),兩腿分別所測得的周徑差為2公分或以上才有識別意義,腿的徑圍大的一側,可能即存有深靜脈血栓。     3.防血栓,適時活動下肢很重要   為了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簡而易行的方法就是固定時間活動下肢。

活動下肢是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必要措施,當必須長時間坐在空間狹窄的座位上,如長時間飛行的經濟艙座位裡,或是長途旅行的旅遊巴士裡,經常動一動下肢、改變體位,或定時到走道上去走走,都是極為重要的。   需要長期臥床的病人,應該在床上經常做深呼吸和活動下肢(可在他人的幫助下進行),由於下肢外傷,尤其是骨折後,會使血管壁不光滑,因而容易形成血栓,因此手術後應盡可能早日起床活動。     4.長途旅行要備三件寶    ˙彈力帶:它是由天然乳膠製成的,常作為在家或出差時的健身訓練工具,它可有效改善肌力、身體的活動能力和靈活性,是一種易於攜帶,使用起來簡單方便,且十分有效的小型體能訓練工具。   ˙醫用

彈力襪:它是一雙經由特殊設計、具有醫療功效的彈性襪,主要靠其漸進式壓力,由腳踝處漸次向上遞減,收縮小腿肌肉,以預防靜脈充血,使血液回流至心臟,可預防靜脈血栓形成和靜脈曲張。   ˙帶蓋水杯(一杯水):在較密閉、乾燥和較狹窄的空間裡,如果飲水少了或不飲水,會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使得血液流速減慢,這時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就容易在血管壁碰撞沉積,繼而形成血栓。 不管是搭乘長途飛機或坐長途旅遊巴士時,或是現時許多青、中年人時興長時間自駕旅遊,成員應該各自帶一個有蓋的水杯,以便飲水,有蓋可防旅途顛簸時杯裡的水不會外溢,而當處在這種情況時,建議每小時飲水量至少100毫升。     辦公室健身操     1.頭

髮、頭皮的按摩   上班族腦力消耗特別大,特別容易感到困頓,根據中醫理論,腦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另外,因於解剖上頭皮與大腦間血行交通密切的關係,而設計了按摩頭髮、頭皮的健身操,方法如下:用木梳或手指做梳子,從前額向後腦「梳頭」,左、中、右各梳10次,必須讓梳子輕輕觸及頭皮,這樣做不但對頭髮及頭皮有按摩保護作用,而且對大腦皮質有輕微的刺激,能促進腦殼內外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提高大腦工作效率的目的。     2.坐著也能動一動   ˙鍛鍊小腹正面的提腿動作:坐在椅子上,雙腳合攏提起,再放下,重複這個提升、放下的動作,可以鍛煉小腹正面。   ˙鍛鍊側腹的提腿動作:打側身坐在椅子上,身體重心放在

單側臀部,手可扶住桌面,合攏雙腳並重複做提升、放下的動作,可以鍛煉腰兩側的肌肉。     3.辦公室健身操   ˙拉椅背:雙手向後拉著椅背,頭抬高,挺直背部。這個動作可以鬆弛背部及頸部肌肉。   ˙拉頸肌:坐在椅子上,用手繞過頭頂按著頭側位置壓下。這個動作可以舒緩肩頸部肌肉,做動作時切記放鬆肩膀,挺直身體。     深靜脈血栓和肺梗塞常見問答   Q:肺栓塞可以預測嗎?   A:下肢靜脈的血栓,也包括上肢、頸部等部位的血栓,如果因某種因素脫落進入血液,則可隨血液流入心臟的右心房、右心室,進一步進入肺動脈,引起肺梗塞。根據血栓脫落的栓子的大小不同,肺梗塞的部位、嚴重程度,以及預後也各不相同,如果

脫落的栓子很大,隨血流流至肺動脈主幹,或左右肺動脈的分叉處即被阻擋而阻塞,則肺臟立即無血液供應,心臟也即時無血流,患者會立即發生休克,甚至死亡;如果栓子很小,或是細小而多個的栓子,則隨血流進入肺小動脈,或肺動脈末端的肺毛細血管而引起栓塞,在這種情況下,根據栓子的多少,其臨床表現、嚴重程度和預後也各不相同。     總而言之,下肢深靜脈血栓已形成且未經治療的患者,高達40%〜50%的人可能會發生肺栓塞,患者若早期進行抗凝治療,肺栓塞的發生率可降低至4%左右,但不能完全消除發生肺栓塞的風險;此外,以今日的醫學科技,即使是醫務人員也不可能準確判斷哪些患者會發生肺栓塞、何種程度,和何時發生?   本書

特色     專業──作者為醫學博士,曾任心臟內科主任、內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心血管內科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心內科學術委員會常務委員,以臨床經驗為背景,深入解讀肺栓塞預防及治療的方法。     實用──本書從易發生肺梗塞導致猝死的人群、肺梗塞的成因及預防方法、肺梗塞的治療方法、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舒活健身操,並提出20則有關深靜脈血栓和肺梗塞的常見問答。     簡明──本書以簡明的文字解說醫學知識,搭配舒活健身操的實作技巧,是易發生肺梗塞、肺栓塞高危人群的實用保健手冊。

以疾病不確定感理論發展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提升心房顫動病人因應策略之成效探討

為了解決心房纖維顫動的問題,作者謝慧玲 這樣論述:

正文目錄正文目錄『表』目錄 IV『圖』目錄 V『附錄』目錄 VII中文摘要 VIII英文摘要 X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動機及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7第二章 文獻查證 8 第一節 心房顫動疾病簡介 8 第二節 疾病不確定感理論 15 第三節 疾病不確定感相關研究 22 第四節 整合性健康網路照顧模式的發展及運用 31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假設 3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6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7 第三節 名詞界定 38第四章 研究方法與過程 43 第一節 研究設計 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場所 4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6

第四節 研究工具之信效度檢定 52 第五節 研究過程 59 第六節 研究倫量 63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64第五章 研究結果 66 第一節 心房顫動病人的基本屬性68 第二節 心房顫動病人的症狀困擾、疾病知識、社會支持、疾病不確定感、因應策略及心理困擾之前後測情形 76 第三節 介入「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對於心房顫動病人症狀困擾、疾病知識、社會支持、疾病不確定感、因應策略及心理困擾之成效 85第六章 討論 107 第一節 心房顫動病人的基本屬性現況分析 108 第二節 介入「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對於改善心房顫動病人症狀困擾之成效 111

第三節 介入「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對於改善心房顫動病人疾病知識之成效 113 第四節 介入「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對於改善心房顫動病人社會支持之成效 115 第五節 介入「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對於改善心房顫動病人疾病不確定感之成效 117 第六節 介入「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對於改善心房顫動病人因應策略之成效 119 第七節 介入「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對於改善心房顫動病人心理困擾之成效 121 第八節 研究限制 124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25 第一節 結論 125 第二節 建議 127參考文獻 129附錄 141『表』目錄表1. 資料處理

與分析 65表2. 心房顫動病人之人口基本屬性 70表3. 心房顫動病人的疾病特性 74表4. 心房顫動病人症狀困擾、疾病知識、社會支持、疾病不確定感、因應策略及心理困擾之前測與後測結果 83表5. 以 GEE 方法探討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於心房顫動病人症狀困擾改變之成效 86表6. 以 GEE 方法探討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於心房顫動病人疾病知識改變之成效 89表7. 以GEE方法探討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於心房顫動病人社會支持改變之成效 92表8. 以GEE方法探討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對於心房顫動病人疾病不確定感之改變成效 95表9. 以GEE方法探討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

照顧模式對於心房顫動病人因應策略改變之成效 98表10. 以GEE方法探討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對於心房顫動病人心理困擾改變之成效 103『圖』目錄圖1. 不確定感理論架構 21圖2. 研究架構圖 36圖3. 研究設計 44圖4. 流程圖 67圖5. 兩組在第三版症狀頻率-嚴重程度評估量表之症狀頻率次量表平均分數於前測、後測第一個月、第三個月與第六個月的變化 87圖6. 兩組在心房顫動知識量表平均分數於前測、後測第一個月、第三個月與第六個月的變化 90圖7. 兩組在醫療社會支持量表平均分數於前測、後測第一個月、第三個月與第六個月的變化 93圖8. 兩組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確定感量表平

均分數於前測、後測第一個月、第三個月與第六個月的變化 96圖9. 兩組在簡易因應量表之應對因應策略次量表平均分數於前測、後測第一個月、第三個月與第六個月的變化 99圖10. 兩組在簡易因應量表之迴避因應策略次量表平均分數於前測、後測第一個月、第三個月與第六個月的變化 100圖11. 兩組在醫院焦慮憂鬱量表平均分數於前測、後測第一個月、第三個月與第六個月的變化 104圖12. 兩組在醫院焦慮憂鬱量表之焦慮次量表平均分數於前測、後測第一個月、第三個月與第六個月的變化 105圖13. 兩組在醫院焦慮憂鬱量表之憂鬱次量表平均分數於前測、後測第一個月、第三個月與第六個月的變化 106『附錄』目錄附錄一

心房顫動病人基本屬性量表 附錄一附錄二 第三版症狀頻率-嚴重程度評估量表之症狀頻率次量表 附錄二附錄三 心房顫動知識量表 附錄三附錄四 醫療社會支持量表 附錄四附錄五 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確定感量表 附錄五附錄六 簡易因應量表 附錄六附錄七 醫院憂鬱焦慮量表 附錄七

如果身體會說話:身體是如何運作與維持?了解自我身體的趣味實用指南

為了解決心房纖維顫動的問題,作者JamesHamblin 這樣論述:

  ▼ 98則關於身體運作與維持的最重要小知識▼   對於自己的身體,你是不是常常產生很多疑問?像是——   ●如果隱形眼鏡在眼睛裡不見了,它會不會跑到我的大腦裡?   ●為什麼抓癢令人覺得舒服呢?   ●我真的不該躺在床上滑手機嗎?   ●為什麼三更半夜時我就想吃垃圾食物呢?   ●吃綜合維他命是否有任何壞處?   ●一天真的需要喝足八杯水嗎?   ●G點真的存在嗎?那究竟是什麼?   ●擠掉鼻子上一顆青春痘有可能致命?   ●我死後,身體會發生什麼事?   這本書中有很多問題看似微小,但仔細一看,其實一切都沒那麼小。   醫學博士出身的《大西洋》雜誌編輯——詹姆斯.漢布林,從人的外

表、身體感知、那些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喝的東西,一路談到性愛及衰老,探索了這些永遠不會消失的健康問題以及其背後的人類故事。而作者就好比是你我都能隨身攜帶的友善口袋醫生,在我們耳邊說明身體的複雜構造、提出醫療建議,幫助我們將感到擔憂的身體大小事列出優先順序、幫助我們增加對自己身體最大限度的自主性,更幫助我們朝著減少憂慮及過得更好邁出重要的一步!   不要再依賴網路、論壇裡的錯誤資訊了,所有關於身體最重要、最實用的小知識,通通在這本既詼諧有趣又通俗易懂的人體指南中!   一起來聽聽身體說的話,   一起來更進一步理解我們的身體,   一起來更有自主性地質疑周遭的文化及商業訊息,   跟著作者的腳

步,了解身體的奇妙運作與醫學的未來! 本書特色   1.本書羅列出各項讀者會對身體感到好奇並有興趣的小知識,每則知識以短篇文字搭配插圖呈現,讀起來輕鬆無負擔。   2.有別於一般醫學書籍常見的身體結構分類方式,此書的分類不是依照單一器官,而是依據不同的使用目的。每個項目可以單獨閱讀,但依序閱讀的話,便能看出各項目之間的相關性。   3.作者從他自身的醫學專業以及與著名科學家的數百次訪談中,提出了一個全面的健康觀並說明身體如何運作,既有趣又有洞察力,閱讀起來沒有艱澀知識之感。 好評推薦   「閱讀詹姆斯.漢布林的這本書就像是在『健康科學』這個廣闊而未知的景觀中旅行。例如時尚飲食、疫苗

科學、咖啡背後的真相(和謊言)、胃的隆隆聲等等。如果你想了解人體的奇怪運作和醫學的未來,你必須閱讀這本充滿啟發性的、具有吸引力的書。」——辛達塔.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紐約時報暢銷書《基因傳 眾生之源》及《萬病之王》作者   「這本書回答了你所有關於你的健康的問題——以及你從未想過但應該擁有的大量問題。 即使你不關心自己的健康,你也應該閱讀它,因為漢布林是一位非常有趣的作家。」——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紐約時報暢銷書《創新者與史提夫賈伯斯》作者   「如果我們的身體會說話,放射科醫師兼《大西洋》雜誌編輯的詹姆斯.漢布林為我們提供了

答案。他利用他的新聞技能,採訪數百名醫生和科學家並編織令人深思的故事。」——史密森尼網站(Smithsonian.com)   「如果我們的身體可以說話,他們會希望是由詹姆斯.漢布林來作為傾聽與紀錄者。」——《浮華世界》雜誌   「這本書將成為幫助人們與自己的身體保持聯繫的有用工具。」——《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這本書具教育性、娛樂性並且有點不同於我們的認知。漢布林用諷刺、幽默和驚異的語言寫作成書。」——《書單》(Booklist)   「這本書讀起來有點像人體實用手冊的常見問題集,但它比任何手冊都更有趣且更吸引人。」 ——「The Daily Be

ast」新聞網站

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患者基因多型性與凝血功能相關性研究

為了解決心房纖維顫動的問題,作者陳瑋 這樣論述:

心房纖維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發生率及盛行率逐年增加且罹患中風風險較高,因此臨床上預防性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 NOACs)人數也隨之上升。儘管NOACs相較於傳統的維生素K拮抗劑(Vit K antagonist, VKAs)不需凝血功能監測追蹤,但抗凝血劑依舊有出血風險,本研究欲觀察影響NOACs代謝相關基因(ABCB1、ABCG2、CYP3A5、CES1)之單一核苷酸多型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與臨床常見凝血功能監測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

n time, PT)及部份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之間是否有關聯性。自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間於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及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心臟內科共收集了95名服用NOACs患者(63男32女,平均年齡69.87±8.95),使用醫院病歷調閱病人檢驗數值、問卷收集生活習慣,最後針對用藥時間收集最高血中藥物濃度(Cmax)與最低血中藥物濃度(Cmin)的凝血功能時間,萃取病人血液中DNA以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al-Time PCR)

找出病人SNP位點,觀察其SNPs、檢驗數值、凝血功能(PT/aPTT)與生活習慣之間影響。研究結果發現基因CES1 rs8192935 (A/G)與肝功能丙胺酸轉胺(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 GPT)間有顯著差異(p